延安市李渠镇中心小学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到107页的内容。
【设计理念】
植树问题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把这条路的总长度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和植树的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就不同。这类问题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多角度、有效地体会和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核心素养】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在不同的植树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剪的小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间隔
师:请观察我们灵巧又勤奋的手。两个手指几个空?
生:一个空。
师:在数学中,这个空叫做间隔。(板书)三个手指几个间隔?
生:两个。
师:四个手指几个间隔?
生:三个。
师:五个手指几个间隔?
生:四个。
师:请善于思考的你们说说手指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生:间隔数加一是手指数,手指数减一是间隔数。
师:生活中哪里还有这样的间隔?
生:……
师:这些间隔,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非富多彩;在数学角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新课标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经验出发,找到教学新知的起点,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园艺工人叔叔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1.找出并理解数学信息
师:从中得知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总长1000米。
生2:只栽一侧。
生3: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
师: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隔长度,我们叫它间距。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生:如何栽?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2.猜一猜,想一想
师:根据例题信息猜猜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生:......
3.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师: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用点来表示栽的树。
(课件演示,到20棵时停)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生:路太长,比较麻烦,1000米里有200个5米。
师:数据太大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
预设:
生:大数据换成小数据,研究得出规律
4.建立“植树模型”。
师: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如何栽?一共栽多少棵?思考后到黑板来演示。(准备好卡纸剪的树)
师生分析:
提问:为什么都是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但栽的棵数不一样呢?
生思考:
预设:
生:三个同学栽法不同。第一个同学是两端都栽了。第二个同学是只栽一端。。第三个同学是两端都没栽。
师:你真是个归纳高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
栽法 | 路长(米) | 间隔长度(米) | 间隔数 | 棵树 |
两端都栽 | 20 | 5 | ||
只栽一端 | 20 | 5 | ||
两端都不栽 | 20 | 5 |
预设:
生1:间隔数等于路程除以间距。
生2: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加1等于棵数。
生3:只栽一端时,间隔数等于棵数。
生4: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减1等于棵数。
师: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规律就在身边。
请问:为什么要加“1”,减“1”,不加“1”,也不减“1”呢?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预设:
生1:两端都栽的话,先栽一棵树对应一个5米,再栽一棵树再对应一个5米,也就是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四棵树对应四个间隔,最末端再栽一棵树,没有间隔与之对应,所以间隔加1是棵数。
生2:只栽一端的话,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刚好四棵树对应四个间隔。所以不加“1”,也不减“1”。
生3:两端都不栽的话,起始的间隔对应一棵树,最末的间隔无树对应,所以间隔减1是棵数。
师:就是数学上的“一一对应”思想。(课件演示:“一一对应”栽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思想,感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生回到开始的情境中。
(课件出示)园艺工人叔叔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如何栽?能栽多少棵树?
预设:
生1:两端都栽:1000÷5=200(个)200+1=201(棵)
只栽一端:1000÷5=200(棵)
两端都不栽:1000÷5=200(个)200-1=199(棵)
师:如何栽才能使栽的树最多?
生2:两端都栽最多,能栽201棵。
师:怎么栽才能使栽的树最少?
生3:两端都不栽,能栽199棵。
2.想一想:
(课件出示)园艺工人叔叔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小路的左端有一栋大楼每隔五米栽一棵树,要如何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预设生:属于只栽一端的情况,间隔数等于棵树数
1000÷5=200(棵)
3.思一思:
(课件出示)园艺工人叔叔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一端连着大楼,一端连着动物园,每隔五米栽一棵树,要如何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预设生:属于两端都不栽的情况,间隔数减1等于棵数
1000÷5=200(个) 200-1=199(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解答变式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发展史。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和今天学的有关的图案。
【设计意图:开放式作业,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间隔数+1=棵数
只栽一端 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 间隔数-1=棵数
【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除了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已解决实际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与领悟数学中所蕴含的基本的丰富的数学思想,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考虑到以下: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广角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是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领悟“化繁为简”和“一一对应”的思考方法。
2.突出线段图的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教学植树问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和让学生动手操作植树,来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