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中的游戏里谈解放儿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9
/ 2

于生活中的游戏里谈解放儿童

陈晨

芜湖市实验幼儿园241000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为了祖国之崛起而努力教书。陶先生在《幼稚园应有之改革及进行方法》一文中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他是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我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开始就接触到了陶行知思想,因此对陶先生的理论成果尤有感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他说:“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先生就批评了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教师用着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就使学生远离了社会生活。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而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在幼儿教育中,幼儿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年龄偏低,很多习惯未养成好,理解能力不强,不懂复杂抽象的概念。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正好为幼儿教育弥补了缺陷,让幼儿教育有法可施。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接触最早的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去找寻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教育的根本意义本来就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在受什么教育,生活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着实重要。幼儿早期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所接收到的认知,折射在游戏过程中的反应是最明显的,他的学、说、做都是日常生活的衍生,在游戏中的不断放大呈现给所有人看到的会是最优的角度和最大的问题。通过生活已有经验去举一反三,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去解决并重新创造,都是给幼儿教育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研究方向。在此中,创造性尤为重要,而创造教育也正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针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有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首先应当注意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认识到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否则,即使有创造力,也会枯竭而得不到发展。他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的创造力。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和时间,让他们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我们幼儿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幼儿自主性游戏做成特色,除了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场景表现有所捕捉,对教师的游戏观察和分析能力也同样有所要求,这就与陶先生所认为的应当更多的发现幼儿、了解幼儿、相信幼儿相契合。游戏的多样性给予了幼儿在各个方面突破的可能性,一物多玩和多物共玩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游戏种类,在这些种类的选择中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则成为了一种常态化氛围。

我认为的解放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主选择权,不过在类别上我们为他们提供的是音乐类游戏材料,通过这些低结构材料从寻找声音开始。但是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触手可及、能有实体可以积累出经验的,主要靠的还是感知觉,所以最开始幼儿对寻找声音的感兴趣程度并不持久,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敲击发出声音了,慢慢地开始利用这些材料过家家,演变到了角色扮演游戏。和原先的设想背道而驰了,只能转变策略,在支持他们创建自己的游戏模式的前提下抓住可利用的关联点去引导,因为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游戏的整体性包括有效性还是需要成人的牵引的。但这个牵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和指手画脚的束缚,而是在和谐共享的氛围下去一起探索。

比如,乐音和噪音如何区分?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他们自己会去听会去感受,在他们的游戏情境里,物品之间的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又会是乐音还是噪音呢?这就是一个点。音乐游戏无法像搭建游戏一样可以有最直观的组合,那就在过程中去感受它。不阻止幼儿的游戏形式,那就加入他们,做一旁冷静的观察者,以点带面,做好记录。在游戏之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教师将抓住的切入点拿出来和幼儿一起探讨,由幼儿自主发言,这是他们最基本的权利,想说、敢说、会说、乐说是需要支持培养的习惯。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幼儿有勇气表述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时,又能通过说明理由来与同伴争论。表达想法、提出质疑、互相有理由地辩论,这都是一种勇敢且主动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重视为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这种交往应该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平等的关系,它有助于儿童通过思考而不是通过接受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分享评价的过程同样也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交流中碰撞火花,以此来刺激新的想法创意的诞生。众所周知,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已有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那么这种排列的方式就需要幼儿在广阔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去发挥创造力。比如一个锅,除了直接敲击,还有什么办法能发出声音,尤其是好听的乐音?孩子们会发挥想象,利用手边可利用的材料告诉我们还可以用沙锤放在锅里通过摇晃让两者之间撞击出声。会好听吗?那试试,原来是可以好听的。摇晃发出的碰撞声和沙锤自身的沙沙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声音效果,再自主尝试规范一下碰撞的频率和节奏,一段简易的音轨就初级诞生了。

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学着警察抓坏人,这是孩子们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场地去玩这个游戏,解放了空间,结合任意搜集到的丰富材料,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内,都会衍生出更多的游戏内容。幼儿甚至给“警察抓小偷”创编了一段儿歌,带入角色后,卡上节奏,最原始的说唱也由此而生。这就是他们扩大眼界,发挥内在创造力的意向。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与素质教育,正是两者关系的体现。“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生活的教育意义,目的在于发挥学校和教育对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作用,更好地联系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连大教育家孔子都曾以“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的方式给学生上课,所以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