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的饮食调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9
/ 1

大暑时节的饮食调护

金志蓉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1999)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 7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20°时。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暴频繁的时节。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通过饮食调护安然度夏呢?

1 中医体质与饮食养生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七类: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热质,在体质辩证理论指导下实施中医饮食调护。

1.1“平和质”类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1.2“痰湿质”类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1.3“阳虚质”类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1.4“气虚质”类人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1.5“阴虚质”类人,以养阴降火、镇静安神、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等。

1.6“湿热质”类,调养应以健脾祛湿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1.7“阳热质”类人,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果蔬,如黄瓜、西瓜、梨、苹果等。

2 科学饮食调护。中医理论认为,大暑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饮食养生宜顺应夏日阳盛于外,注意保护阳气。大暑有湿气暑邪耗气伤津,人易出现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饮食调养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益气养阴为主。

2.1 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味食物,开胃醒脑,祛湿除烦。食清热解暑食物,如绿豆汤、西瓜、莲子、冬瓜、荷叶、赤小豆、南瓜具有健脾的功效,是脾虚之人在夏日的食疗佳品。可常食些清解湿热之药膳,如清暑祛湿茶、藿香叶粥等。

2.2 益气养阴、化气生津且清淡的食物。“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节气易耗气伤阴。多吃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增强体质,如山药、海参、莲藕、木耳、百合、百合粥、菊花粥等,多吃新鲜果蔬。适时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明代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喝粥能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等。

2.3 扶阳,‌重视脾阳。明代汪绮石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大暑时节出汗较多,机体易受外邪侵袭,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如过食冷饮、凉茶、冰啤酒等寒凉之物会伤及脾阳。宜食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有助于强化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应对外界的酷暑。

2.4 多吃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适当吃苦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祛除湿热,预防中暑。苦味食物有利于恢复精力,减轻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2.5 适量摄入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每天蛋白质的摄入宜100~120g。植物蛋白可以从豆类及豆制品中获取,动物蛋白有奶制品、瘦猪肉、鸡肉、鸭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类。鸭肉富含蛋白质,适合夏天上火的人食用,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益气利湿的功效。

2.6 预防肠胃疾病,防暑降温。预防肠道疾病防止“病从口入”,注意手卫生,不吃变质的食物,吃瓜果前洗净削皮。少吃冷饮,放入冰箱的剩饭菜需重新热透再食用,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补充水和盐分,避免出现脱水症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为主。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酸梅汤、桑菊荷叶茶、金银花饮、等兼具药用价值与清凉口感的祛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