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421198502201343
宁夏德泓燃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进步。建筑作为一种人为构建的物体矗立于环境中,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方联系。环境质量影响建筑,建筑的构造同样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而建筑是人为建造的,二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课题,致力于在同一个生存范围内让二者共同为人类提供优质服务,以建筑促进环境的优化发展,并探索环境如何搭配建筑而不被破坏。
关键词:城市建筑;自然环境;互融共生;探析
引言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城市建筑作为城市进步的象征,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一直是衡量一个城市成长的重要指标。然而,这种速度和规模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能源浪费、城市热岛效应等,这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我国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发展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考量,致使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特别是在一些对城市空间需求较大的地区,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倾向会更突出,进而导致城市自然景观的拥有权被占用,城市中的自然景观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筑的建设质量,达成现代城市优质建设的目标,我国提出了综合城市规划方案,指出可从自然审美、城市可意向性、人性化视角,探索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相融合的发展方式。该思路要求一方面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以表现文化与自然的永恒连接;另一方面,呈现建筑建设的个性化优势,以突出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互融共生的发展趋势。
完善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体系,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融合发展的基础。保持城市中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的完整与和谐连接,是维护城市生态体系稳定的关键,也是缓解城市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对照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发现对于当前的城市建筑而言,其发展的依据必然需要以自然式城市概念为根基,采取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互融共生的发展思路,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保持我国传统自然审美文化,继而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2城市建筑的环境影响
2.1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从提取原材料开始,如石料、沙、木材等,到生产建筑所需的水泥、钢铁和玻璃,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和原材料开采,不仅会耗费地球有限的资源,还会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物和污染。同时,水资源的消耗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建筑施工和后期的运营中会使用大量水泥和混凝土,对水资源的需求极大。
2.2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密度的关系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密集和人类活动增多,温度明显高于周围郊区,不仅会导致绿地面积的减少,自然土壤被不透水的混凝土和柏油所替代,也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散发。同时,高密度建筑区域中的车辆和工业活动释放的热量,以及空调排放的废热,都会进一步加剧热岛效应,增加城市居民对冷气的依赖,从而提高能源消耗,对人的健康和城市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3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废弃物包括废土、废石、废混凝土、金属、塑料以及其他建筑垃圾,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便会成为环境的重负。若直接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有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及土壤退化。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如石棉和铅,也会对人类健康和周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加之废弃木材和其他有机材料在堆放过程中会分解产生甲烷,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更强的气体。因此,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适当处理是减轻其对环境影响的关键。
3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策略
3.1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为了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设计人员需在美学与实用性之间精妙平衡,构想出既悦目又高效的生活空间。建筑的外观、色系及材料选用应当尽可能地映衬并增强周边的自然风光。譬如,在林区环境中,采用木质材料作为主体结构,借鉴树干的肌理与色泽,令建筑犹如自然演化的产物,与周围景观融合。与此同时,引入绿色屋顶、立体绿墙等生态设计,不仅能让建筑无缝融入自然之中,更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招引来飞鸟与昆虫,丰富生物种类。再者,选用大面积的透光玻璃界面,可巧妙地消除室内与室外的边界感,让居住者得以沉浸于自然之中,直观体验四季更迭的韵律,同时赋予建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卓越的环境融合度。
3.2注重绿色建筑的运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强调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以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例如,通过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和双层或多层玻璃窗,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降低冬季供暖能耗。同时,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如热反射膜、绿色屋顶等,能够减少夏季的热量渗透,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绿色建筑还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此外,风能发电和地源热泵等技术的运用,也能够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除了节能和利用自然资源外,绿色建筑还强调绿化和生态建设。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设置生态走廊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可以提升建筑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3.3建筑设计总体布局的优化
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既涉及城市中的山体、河流等自然景观,又涉及人们的认知和感受。基于人们对自然景观、城市形态及城市文化的认知展开城市建筑总体布局,同时强化设计的独特性,方可实现建筑设计总体布局的优化。从适宜人们居住及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建筑设计总体布局的优化包括从建筑的体量、外形以及虚实等方面做出改善,需要考虑采用怎样的建设手段(如纵横、高低、收放等)来体现建筑空间的特质,由此对周围的环境起到适宜性衬托及营造的作用。
3.4环境保护
建筑节能技术除了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之外,还包括对城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积极贡献。例如,绿色屋顶和生态墙体为城市提供了新的绿色空间,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绿色空间成为多种鸟类、昆虫和植物的栖息地,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韧性。此外,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如使用回收材料和减少建筑废物,建筑节能技术也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减少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结语
城市中的自然景观,是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究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要明确二者互融共生的发展状态是未来城市生态优化的重要趋势。建筑隐含在周围环境中,不仅是环境构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升环境氛围表现的重要支柱。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味追求建筑表达及一味体现周围景色既无法展现建筑的优质,也不能体现自然景色的优美,我们需要促使二者相互融合,展现和谐的美感及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常丹.浅析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的结合[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52-54.
[2]李亚楠.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方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5-156.
[3]刘伟冲.中国古建筑的生态特征与应用探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3(6):35-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