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9
/ 2

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芦祁琪

邓州市人民医院,河南邓州,47415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自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52例经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每个组各26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定期的重症监护,观察组患者根据现有的危重病情刻意进行呼吸道干预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时间的长短、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副作用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治疗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中的气管插管患者将接受呼吸道干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广泛运用在临床治疗上。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针对性呼吸道护理;护理干预效果

经口气管插管是气管插管的一种方式,这是保障重症患者呼吸的有效方式,主要挽救患者生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奠定基础。重症患者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关心患者,重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52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这5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对照组的患者年龄为34-69岁,平均年龄为(56.29±4.75)岁,其中有14位男性,12位女性。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5-70岁,其平均年龄为(57.82±4.91)岁,其中有男患者13例,女患者13例,相比之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使对照组的患者定期接受重症监护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现有的定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性呼吸道干预护理的模式。(1)导管固定:导管带的稳定性通常用手指插入来确定,因此需要每天检查一下并将其打成死结。(2)气道湿化: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一次自动给水湿化罐,使用时应确保罐内湿化液充足,同时应注意使得湿化器以及近端气道的温度保持在32℃到35℃范围内,气体的湿度则保持在60%到70%的范围内,气囊的压力则保持在15mmHg到25mmHg范围内且应以1次/6h的频率测量其数值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进行调整。(3)有效吸痰。吸痰前通过病人咳嗽判断病人痰液程度、痰液位置,痰液重度粘稠,伴血氧饱和度下降,吸痰前后予进行3~5min的高浓度吸氧或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为达到有效吸痰,亦应进行气囊上及声门上吸痰。吸痰时,先迅速吸除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后在气管15~17cm处插入反折后的吸痰管,打开负压,在旋转的同时退出,注意动作轻缓,防止上下抽动。(4)预防感染。应强化护理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进行洗手卫生,特殊情况下应佩戴手套,物品应专人专用,吸痰管一用一丢弃,防止交叉感染。

1.3临床评价

(1)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2)气管插管的时间、重症监护室的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救治期间不良事件情况

观察组仅观察到1例患者出现副作用(3.85%),对照组观察到5例患者出现副作用(19.23%)。通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气管插管治疗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治疗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参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治疗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气管插管时间

重症监护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26

4.89±0.52

7.43±1.49

12.81±2.92

观察组

26

2.15±0.41

4.16±0.73

8.56±1.64

t

-

12.4982

12.7896

13.8459

P

-

0.05

0.05

0.05

3讨论

一般临床抢救ICU患者时,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这种手段比较常用,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氧合功能,恢复通气,优化内环境,减缓病情进展速度,最终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气管插管是当代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急救技术,在治疗的同时,病人的呼吸防御功能减弱,咳嗽的反射和睫状体清除功能也被减弱,从而使得鼻咽和细菌有机可乘攻击肺部,造成了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死亡率居第一位。ICU患者因为患有许多基础病、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并且还长期处于密闭空间之内,十分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导致感染率增大。此外,呼吸机的气路管道、雾化管以及湿化器的细菌感染均会增加感染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有意地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呼吸护理干预治疗。许多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中有很多情况下都会通过辐射管进行机械通风,从而有效提高呼吸护理服务的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治疗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内气管插管患者接受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预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普及。。

参考文献

[1]赵珊.个性化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6-7+11.

[2]杨玉洁,刘桂英,李若祎,刘华平.ICU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9):1436-1440.

[3]黄彩艳,陆莉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20,15(04):518-52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