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营的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及关键控制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1
/ 2

基于运营的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及关键控制点研究

夏华超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轨道交通越发重要。本研究聚焦运营中的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与关键控制点。明确车站通过能力包括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通过能力,受设备、作业组织及列车种类数量影响。以实际案例分析,发现部分车站存在设备利用不均衡、作业流程不合理致通过能力未充分发挥,如高峰时段易拥堵延误。确定关键控制点为设备管理、作业组织和人员管理。提出改进措施,技术组织上调整设备使用方案等,改建措施可改造车站咽喉等。对优化运营管理、提升通过能力具理论与实践意义,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关键控制点、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轨道交通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其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实际运营中,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存在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拥堵和延误,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因此,研究基于运营的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及关键控制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因素,找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优化运营管理,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概述

(一)车站通过能力的定义与组成

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设备和作业组织条件下,车站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发的最大列车数。它主要由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组成。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决定了列车进出车站的速度和效率,而到发线通过能力则影响着车站同时接发列车的数量。

(二)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因素

  1. 设备因素:车站的设备状况直接影响通过能力。包括站场类型、到发线数量及有效长、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等。例如,大型枢纽站通常具有更多的到发线和先进的信号设备,通过能力相对较高。
  2. 作业组织因素:合理的作业组织可以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列车技术作业过程、作业占用设备标准等都会对通过能力产生影响。高效的调度指挥和进出站作业组织能够减少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
  3. 列车种类数量因素:不同种类的列车对车站设备和作业组织的要求不同。同时,车站办理的列车数量过多也会增加车站的负荷,降低通过能力。

三、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现状分析

(一)实际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轨道交通车站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换乘站,以及一个周边有多个商业区和住宅区的普通车站。对这些车站的设备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的使用频率、闲置时间等。同时,观察作业流程,如列车的调度指挥、进出站作业组织、换乘组织等是否合理高效。

(二)存在的问题

  1. 设备利用不均衡:部分车站存在某些设备过度使用,而另一些设备闲置的情况。比如,某些到发线在高峰时段频繁使用,而其他到发线却利用率很低。这不仅降低了整体通过能力,还可能导致设备过早磨损。
  2. 作业流程不合理:列车调度指挥不够精准,导致列车在车站停留时间过长;进出站作业组织混乱,影响乘客上下车效率;换乘组织不完善,使乘客在换乘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
  3. 高峰时段拥堵延误:由于列车密集到达和出发,加上设备和作业流程的问题,高峰时段车站容易出现拥堵和延误,影响乘客出行体验和轨道交通系统的可靠性。

四、轨道交通车站关键控制点确定

(一)设备管理关键控制点

  1. 咽喉道岔、到发线等设备的维护与优化: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对咽喉道岔进行精准调试,确保其转换灵活可靠。合理规划到发线的使用,根据列车类型和运行时段进行动态分配,提高到发线利用率。
  2. 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加强对信号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信号传输准确无误。配备专业的信号技术人员,随时应对突发信号故障。引入先进的信号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信号状态,提前预警潜在问题。

(二)作业组织关键控制点

  1. 列车调度指挥: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中心,运用先进的调度软件和算法,优化列车运行图。加强调度人员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实现列车运行信息的实时共享,以便各部门协同工作。
  2. 进出站作业组织:规范进出站作业流程,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设置合理的引导标识,方便乘客快速找到乘车位置和出站通道。优化站台候车区域布局,提高乘客上下车效率。
  3. 换乘组织:设计便捷的换乘通道,减少乘客换乘步行距离和时间。设置清晰的换乘指示标志,引导乘客顺利换乘。在换乘节点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疏导,避免人流拥堵。

(三)人员管理关键控制点

一是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开展技能竞赛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奖励优秀、再培训或调整不合格人员。二是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保障乘客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

五、提升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的措施

(一)技术组织措施

  1. 调整设备使用方案: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动态调整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的使用策略。例如,在高峰时段优先使用通过能力较大的设备,合理分配列车运行路径,减少设备冲突。
  2. 均衡设备作业负担:对车站内的各种设备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作业负荷情况。通过优化作业流程、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等方式,使设备的作业负担更加均衡,避免出现部分设备过度疲劳而影响通过能力的情况。
  3. 压缩作业占用时间:对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优化,减少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例如,采用优化检修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作业过程的无缝衔接。
  4. 改进运输组织工作:优化列车运行图,合理安排列车的到发时间和间隔,避免列车在车站集中到达或出发。加强与其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客流的高效疏散和转运。

(二)改建措施

  1. 改造车站设备:对车站咽喉区进行改造,拓宽道岔间距,增加平行进路,提高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同时,优化咽喉区的信号设备布局,减少信号等待时间。
  2. 改建或扩建枢纽站和站场线路:对于客流量较大的枢纽站,可考虑进行空间改建或扩建,增加到车站面积,提高车站的容纳能力。同时,对站场线路运行效率进行优化,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3.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引入先进的智能引导系统,如智能显示屏、语音导航等,为乘客提供准确的乘车信息和引导,减少乘客在站内的迷茫和停留时间。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流进行精准预测,为车站运营决策提供依据,提高车站的应对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明确了轨道交通车站通过能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确定了设备管理、作业组织和人员管理等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通过能力的措施。通过这些研究,为优化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本研究在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分析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的特点。同时,结合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车站通过能力进行更精准的预测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为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洋.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研究评述[J]. 科学技术创新,2019(15):96-97.

[2]刘淯琰.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快慢车运营组织方案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孙元广,冉昕晨,杨帆航,等.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与评价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1):2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