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北国医院 214414
【摘要】目的:观察固经丸加减治疗湿热型经间期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21年01月-2024年01月)收治以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为诊断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30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以固经丸加减治疗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血清激素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出血时长较治疗前更短,研究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以固经丸加减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缩短出血时长,平稳血清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固经丸;加减治疗;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中医积分;
经间期出血,也被现代医学界称作“排卵期出血”,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典型症状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雌激素水平会出现短暂的下降,这会导致子宫内膜因为雌激素的支持不足而部分脱落,最终引发阴道出血的现象[1]。这种情况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中是比较常见的[2]。经间期出血的持续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从数小时延长到数天不等,并且常常会伴有腰部以及腹部疼痛的感觉,还有下腹坠胀等与月经期相似的不适感[3]。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的症状可能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这对于处于围排卵期的女性在性生活以及自然受孕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影响[4]。目前,在西医领域,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比如,使用裸花紫珠片等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研究表明[5],固经丸对于改善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为了明确固经丸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我院治疗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妇科疾病诊断标准》中排卵期出血的西医诊断标准;依从性高可配合治疗;完成疗程。排除标准: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沟通、认知障碍。将在我院(2021年01月-2024年01月)收治以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为诊断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30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患病时间5个月~6年,平均患病时间(1.38±0.31)年,年龄21.0~36.0岁,平均年龄(28.47±2.67)岁,出血时间2.0~10.0d,平均出血时间(5.91±0.78)d。另以固经丸加减治疗为研究组,患病时间5个月~6年,平均患病时间(1.41±0.33)年,年龄21.0~38.0岁,平均年龄(29.04±3.01)岁,出血时间 2.0~10.0d,平均出血时间(5.74±0.84)d。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裸花紫珠片(江西银涛药业,国药准字 Z20060036,0.3g/粒)存在症状时服用,3~5粒/次,3次/d,流血干净停药。研究组联合固经丸加减龟板30g、椿根皮、黄芩各10g、黄柏、香附各9g、白芍15g。辨症加减。1剂水煎早晚分服,7d为1疗程,均治疗3个月。
1.3评价标准 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血清激素指标,评价治疗效果。中医证候分主症和轻症。主症按流血量、色、质评分:点滴、深红、稀无块2分;深红或暗红、黏稠、量50%、小块4分;暗红、量大、大块6分。轻症按频率和程度评分:偶发轻度1分,常发中度2分,持续重度3分。血清激素指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三个月经周期无复发。有效:流血缓解并消失,未能持续维持三个月经周期,期间偶有再次流血,1至2天内停止,症状较前减轻。无效:除外以上情况[7]。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以例(n)、百分比(%)列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出血时长较治疗前更短,研究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中医症候积分、出血时长比较 (x±s,分)
组别 | 时间 | 中医症候 | 出血时长(d) | ||
主症 | 轻症 | 总分 | |||
研究组(n=30) | 治疗前 | 13.48±1.27 | 2.22±0.23 | 15.60±1.36 | 6.01±1.35 |
治疗后 | 2.36±0.46 | 0.42±0.11 | 2.78±0.53 | 1.15±0.29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13.49±1.66 | 2.30±0.22 | 15.69±1.36 | 5.89±1.47 |
治疗后 | 5.16±0.73 | 0.90±0.16 | 6.09±1.09 | 2.02±0.74 | |
t/P治疗前组间 | 0.234/>0.05 | 0.442/>0.05 | 0.330/>0.05 | 0.671/>0.05 | |
t/P研究组组内 | 19.792/<0.05 | 16.800/<0.05 | 20.220/<0.05 | 25.612/<0.05 | |
t/P治疗后组间 | 19.634/<0.05 | 18.419/<0.05 | 16.746/<0.05 | 17.971/<0.05 | |
t/P对照组组内 | 14.325/<0.05 | 10.734/<0.05 | 15.345/<0.05 | 18.176/<0.05 |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x±s)
组别 | 时间 | 血清激素指标 | ||
E2(pmol/L) | FSH(U/L) | LH(U/L) | ||
研究组(n=30) | 治疗前 | 329.42±48.15 | 55.55±6.11 | 38.52±6.17 |
治疗后 | 120.09±12.02 | 22.05±4.01 | 20.06±3.01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330.43±40.12 | 55.98±6.13 | 39.50±6.16 |
治疗后 | 140.17±14.04 | 28.19±5.05 | 27.21±4.04 | |
t/P治疗前组间 | 0.088/>0.05 | 0.272/>0.05 | 0.616/>0.05 | |
t/P研究组组内 | 23.103/<0.05 | 25.106/<0.05 | 14.728/<0.05 | |
t/P治疗后组间 | 95.951/<0.05 | 5.215/<0.05 | 7.773/<0.05 | |
t/P对照组组内 | 24.517/<0.05 | 19.165/<0.05 | 9.138/<0.05 |
2.3疗效对照
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研究组 | 30 | 14(46.67) | 16(53.33) | 0(0.00) | 30(100.00) |
对照组 | 30 | 6(20.00) | 18(60.00) | 6(20.00) | 24(80.00) |
X2 | - | - | - | - | 4.730 |
P | - | - | - | - | <0.05 |
3讨论
经间期出血是妇科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异常出血病症之一,其具体表现为女性在排卵期前后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8]。这种病症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经济发展、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有关[9]。在现代医学中,经间期出血的发生被认为与雌激素分泌不足或子宫内膜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当病症出现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0]。在严重的情况下,经间期出血甚至可能对患者的正常排卵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月经紊乱,对生育产生不利影响[11]。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并无较好的治疗手段,而在传统中药治疗中,裸花紫珠被认为具有止血效果,患者在出现经间期出血症状时,服用该药物,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然而,临床结果显示,单一用药存在局限性,在症状出现后服用,在症状消失后停用,在下一个月经周期时,并非从疾病的诱发因素中解决问题,故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由此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2]。因此,在为患者选择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目前对于经间期出血疾病的证型分析中,其可以分为肾阴虚型、湿热型和血瘀型三种类型,其中以湿热型最为常见[13]。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热型多由外感湿热或情志不畅引起。在为患者选择中药治疗时,需要通过止血、调理脏腑机能和平衡阴阳的方式来达到治疗效果。固经丸加减方是一种临床中应用广泛的经典方剂,在方剂的组成中,所包含的龟甲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显著的滋阴清热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因阴虚所引起的发热症状;同时,它还能够化瘀止血,促使新鲜血液生成,并防止因苦寒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阴液损伤和干燥化[14]。椿根、白皮以及炒制的黄柏,则具有清热泻火的效果,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平衡阴阳;白芍则能够养阴柔肝,起到止血的作用;黄芩的应用,可以积极地改善因血热而导致的出血症状;香附则能疏肝解郁,行气和血,有效化瘀。这些药物的配伍,既能清除湿热,又能滋阴活血,有助于排卵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样的治疗,能够达到治本的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加速康复过程。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治疗经间期出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本项科学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出血时长的详细记录与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经历了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且出血时长也明显缩短,相较于治疗前。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种改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进一步地,本研究还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这些激素指标上的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患者的下降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显著的(P<0.05)。最后,在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80.00%。这一显著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所研究的治疗方法在研究组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优势。近期学术研究指出
[15],利用传统中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针对特定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能够实现止血的作用,中药还能够通过对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调整,达到调和身体阴阳平衡目的。具有标本兼顾特点,继而有效降低疾病复发可能性。在中医专家谭师的具体临床治疗过程中,他偏好采用固经丸这一中药方剂来治疗属于湿热症状的经间期出血症,灵活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湿热型经间期出血以固经丸加减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缩短出血时长,平稳血清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陈思可,周惠芳.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析经间期出血之辨治思路[J].江苏中医药,2024,56(6):26-29.
[2] 陈思可,周惠芳. 周惠芳"形神观"辨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4,48(2):170-172.
[3] 马少玉,王瑞琼,李泉洋,等.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作用机制[J].甘肃科技,2024,40(6):86-92.
[4] 梁玉婷,任美琪,曾子英,等.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中医用药规律[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5):210-213.
[5] 刘远玲. 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9):103-105.
[6] 刘天楠,边小慧,张可心,等. 自拟除湿清热止血方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21,49(7):51-56.
[7] 朱文燕,王岩,吕宝伟,等.经间期出血的中医诊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4):136.
[8] 李晶晶,周英.从《景岳全书·妇人规》调经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4):263.
[9] 梁瑞宁,徐玲,李佩双,等.“月经生理”理论的中医学认知初探[J].中医杂志,2022,63(13):1211
[10] 朱珍,范欢欢.夏桂成教授调补精阴精阳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经验探赜[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7):742.
[11] 李玉玲,谈勇,夏桂成,等.国医大师夏桂成经后期“六阴学说”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8):4327.
[12] 严斐霞,谢永艳,陈畅,等.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0):2493
[13] 王庆全,张星平,王冠英,等.治疗心不藏神不寐的安心神中药选用刍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454.
[14] 张紫娟,尤昭玲,游卉,等.运用莲类药材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经验[J].中医杂志,2023,64(20):2146.
[15] 范欢欢,任青玲.国医大师夏桂成“心不宁则肾不实、心不静则阴不足”理论及应用[J].河南中医,2020,4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