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实验中学 四川 成都 610400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之后给出“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主要意义,发现:该种教学模式将阅读作为基础,将写作作为提升途径,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写作基本技能,有效锻炼学生读、写能力,使得初中生情感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以读写为视角,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字:初中语文;人教版;以读促写;意义;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提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构建、审美创造、思维发展、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培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应该在点滴中渗透发散性思维,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通过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构建完善的训练体系。基于此,文章展开以下分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总结“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一、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简介
阅读与写作历来都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1]。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策略,其本质内涵为:将语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在学生正确理解阅读篇目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要义,将阅读作为基础,将写作作为提升途径,抒发学生内心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妙处,并通过“写作”反向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由此可见,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有机构建,将传统读写分离的教学问题进行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学实效性。
二、“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主要意义
借助阅读的过程,可以使得学生写作活动能够更加顺利高效[2]。教师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科学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意识到读与写结合的重要性,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提高写作基本技能,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课堂阅读+课外拓展,更好的为学生创设读写情境,通过仿写、扩写、缩写、续写等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锻炼学生读、写能力。与传统课堂相比,该种授课模式下的课堂练习没有条条框框的要求和束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记录自己内心所想、阅读所得,将情感融入到阅读和写作中,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读与写空间,双管齐下,使得初中生情感能够淋漓尽致的表达,最终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为例
文章主要以人教版为例,将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初中人教版教材在文章选篇内容上,内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尤其是诗词教学、散文教学和小说教学,深度逐步逐级渐进递增,从古诗文、小说、散文选篇编排上,符合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特点,符合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维过渡特点。并且在古诗文、小说学习中,以写景抒情为基础(七年级),个别带有议论性质的文章(八、九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任务为归纳中心思想感情、体会实词与虚词、领悟名家(词作者)的语言特色、体会散文宗旨,在吟诵的基础上理解古诗词、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片段)、散文的大意,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的同时,积累文学阅读常识,并通过阅读辅助学生对议论文进行写作,便于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单元板块教学契合,联系选篇共性,开展读写结合训练[3]。为学生们传授写景和抒情阅读、写作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延展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写作逻辑性,以此最大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一)确定教学重点,强化课堂整体感知
《背影》是一篇叙事类回忆型散文,作者是现在作家朱自清,文章主要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用朴素的文字,从平凡的事件中将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文章情感细腻且充沛,更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多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只能利用传统“三段论”模式,点题扣题意识薄弱,开头结尾写作潦草,简单叙述一个场景,未能想到立意、铺垫、渲染气氛、侧面烘托等,因此文章可读性不大,而通过《背影》的学习,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有效帮助其改正这一写作弊端,利用以读带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设置如下:
1.通篇阅读,学习文章的结构,掌握线索在文章中结构和内容中的作用。
2.了解铺垫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初步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划分文章段落,体会父子深情,并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语言特点、行文立意。
4.尝试着对《背影》进行仿写,描写生活中自己与家人的情感,更加集中地抒发情感,学会优化文章结构,巧妙利用用事件、侧面描写,让情感和细节成为写作亮点。
(二)巧设问题链,品味谋篇布局的作用
要想实现以读促写,教师首先应该利用以读带写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比如,可以利用问题链方式,围绕写作开始阅读,将读写看成语文教学的主线,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亲友长辈,他们很平凡,但却是那么的善良,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事情?
问题2:精读《背影》,结合自己对《背影》的了解,总结文章的写作背景,从篇章结构入手,从细小处着眼,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
问题3:对作者写作思路的初步感知,把握“父爱”这一愧疚之情,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厘清文章叙述的事情脉络,在精读引导的过程中明确阅读问题;
问题4:分析为什么“背影”是全文的线索,并总结文章选取题目,分析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层层深入,逐渐加大问题难度,从生活入手,首先回归课文,之后在精细阅读之后,体会文章主旨,之后加大提问层级,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重点理解文章中最感人的一幕,并将生活中的情感相结合,将阅读延伸到写作中,在帮助学生体会品味谋篇布局作用的同时,深入感悟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
(三)以写作为视角,促进学生情感表达
在精细阅读之后,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归纳能力、概括能力、观察能力、描写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写作为视角,以阅读作品对话为基础,将自己生活中所经历表达出来,比如,寻求生活中的写作元素,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从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关怀入手,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连接,也可以尝试着写“无言的人物形象”,学会从人物正面描写方法入手,避免运用雷同的语句进,对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感受和分析,用简单朴素的“背影”,单刀直入,从不一样的切入点开辟了新的思路,找寻父子之爱连接的交汇点。以此帮助学生规避“写作情感缺失”的问题,力求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社会的独特感受,透过文字表达出来深情,为学生的情感抒写开拓了新的思路,避免以往写作的无病呻吟和千篇一律,最终打破写作思维定式,提高写作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课堂阅读和写作,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写作基本技能,积累写作素材,更加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强化课堂整体感知,体会品味谋篇布局作用的同时,深入感悟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学生情感表达,强化其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读写相结合,提高学生思维延展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写作逻辑性
参考文献:
[1]魏存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19-20.
[2]朱冬英.以读促写 读写相融——初中语文以阅读教学促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4):67-68.
[3]罗先慧,李金云,李胜利.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度报告——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J].语文建设,2020(0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