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2

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王炳莉

身份证号 :610328199411021525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有害生物的频发与蔓延,严重威胁到草原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分析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与措施,以期实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精准化、科学化、可持续化,促进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与巩固。

关键字: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引言:草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及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区域。然而,近年来,草原有害生物如鼠害、虫害、病害等频发,导致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的发挥。因此,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防治技术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的快速杀灭效果。然而,这种方法不仅容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进而降低防治效果,还会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以及破坏生物多样性等。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尽管这些技术在理论上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例如,生物防治需要精确掌握有害生物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而物理防治则可能受到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此外,这些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推广。当前,我国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科研投入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我国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方面难以跟上国际先进水平。

(二)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

草原广袤无垠,地形复杂多变,而现有的监测站点往往分布不均,难以实现对所有区域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监测工作更是难以开展,导致这些区域成为有害生物滋生和扩散的“盲区”。目前,许多地区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仍依赖于人工巡查和地面调查等传统方式,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不及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如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已逐渐应用于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中,但其在普及程度、技术成熟度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草原有害生物监测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和共享。这不仅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防治技术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参与到防治技术研发中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科研项目招标等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防治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国际化进程。针对当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如生物防治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物理防治技术的效果稳定性等,应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方式,推动防治新技术、新产品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应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科学规划监测站点的布局,确保监测网络能够覆盖到所有关键区域和潜在风险点。特别是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固定或移动监测站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智能识别等新技术在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我们应积极引进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监测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分析和智能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草原有害生物监测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应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通过构建统一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信息。同时,加强应急演练和协同作战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

三、实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防治技术新飞跃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激发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科研投入新格局。针对当前防治技术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应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集中力量攻克生物防治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物理防治技术的效果稳定性提升等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推动防治技术的迭代升级,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畅通技术转移转化渠道,推动防治新技术、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草原。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会等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保驾护航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财政预算等方式,逐年提高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政府应加快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责任主体、管理机制、防治措施等,确保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生态环境、非法传播有害生物等违法行为,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草原有害生物的危害性、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参与草原保护行动。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结束语

在深入探讨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后,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对于保障草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重要性。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我们能够有效应对有害生物的挑战,保护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与制度保障,是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的关键。展望未来,我们需继续深化研究,创新防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守护好这片绿色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岳方正,高书晶,程通通,等.中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展望[J].草地学报,2021,29(08):1615-1620.

[2]卢修亮,曲涛,邱立新,等.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森林病虫,2019,38(0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