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性伤口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7
/ 2

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难愈性伤口的应用价值

贾卿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上海   200135

【摘要】目的:分析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对难愈性伤口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2例难愈性伤口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常规VSD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复合VSD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封闭式VSD对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且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难愈性伤口;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换药次数;疼痛情况

近年来,在复合伤多发、大创面创伤增加、耐药菌株越发多见等背景下,难愈性伤口的发生率逐渐提高[1]。难愈性伤口指的是创伤部位长期无法正常愈合的伤口,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程较长,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痛苦,还会导致患者承受较大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是创面治疗常用方法,在外科切口、慢性溃疡、烧伤创面中均有所应用。我院基于临床实践,在常规VSD基础上,探索出复合VSD的干预方法,对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治疗发挥了重要辅助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女为12、8例,平均(43.98±5.67)岁;创面时间30d~11个月,平均(167.54±18.95)d;观察组22例,男、女为13、9例,平均(44.21±5.94)岁;创面时间32d~11.5个月,平均(168.04±19.21)d;两组基线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按照常规处理方法,用0.5%碘伏或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及四周,将创面坏死组织仔细清除,之后以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VSD:结合创面形状、大小,适当裁剪VSD敷料(医用泡沫敷料,0.8mm厚),不做其他处理,直接覆盖于创面之上,擦拭创面四周皮肤,用薄膜覆盖创面打造封闭环境,注意薄膜应比创面边缘突出大于3cm。在合适位置放置吸盘,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根据创面部位及病人情况设置负压压力,选择间歇性吸引(吸五分钟停一分钟)或持续吸引。后期借助海绵块和引流物性状查看引流状况,7d后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条件运行时开展清创植皮处理。

观察组行复合VSD:前期处理同对照组,在VSD敷料裁剪完成后,在敷料适当位置钻孔,放入冲洗管,将冲洗管放在引流腔中或创面部位,充分接触创面,冲洗管可自正常组织中引出,也可自创口中引出。用薄膜黏贴固定冲洗管,对创面实现封闭处理,每天两次用甲硝锉氯化钠溶液冲洗,过程中注意速度,防止液体注入过快造成封闭薄膜渗漏,后续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痊愈:皮肤结痂脱落,或恢复为正常状态;显效:创面缩小80%及以上,上皮组织可见新肉芽生长;有效:创面缩小不足80%,创面边缘可见新肉芽组织,不过仍有稍有渗液;无效:创面无改善或出现恶化。以痊愈、显效及有效为总有效。(2)统计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换药次数。(3)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疼痛和分值为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n(%)]

对照组

20

8

4

6

2

18(90.00)

观察组

22

10

6

5

1

21(95.45)

Χ2

0.007

P

0.932

2.2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s)

组别

伤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

换药次数(次)

对照组(n=20)

33.39±4.17

18.65±2.38

14.56±2.03

观察组(n=22)

27.58±4.90

14.15±2.19

11.82±1.14

t

4.117

6.382

5.459

P

0.000

0.000

0.000

2.3疼痛程度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疼痛程度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对照组(n=20)

5.86±1.23

2.97±0.68

9.196

0.000

观察组(n=22)

5.97±1.41

1.54±0.41

14.150

0.000

t

0.268

8.341

P

0.790

0.000

3 讨论

VSD技术是对创面治疗的新方法,这一方法是将敷料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和创面直接连接,在创面部位间断式或持续性形成低压,以便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从而对局部微循环情况予以改善,加速组织水肿消失,为创面上肉芽组织生长创造条件,从而为组织修复构建良好环境

[3]。难愈性创面近年来发生率逐渐增多,促使VSD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多。不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的VSD技术虽然安全、可靠,但治疗期间极易发生VSD堵塞,且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这些因素可导致负压引流操作失败,需要多次置管、更换敷料,不仅可能导致创面感染事件,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4]

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对常规VSD技术进行优化,尝试应用复合VSD技术对部分难愈性伤口患者进行治疗。这一技术是在VSD敷料的适当位置钻孔,将多孔冲洗管置入其中,每天两次用甲硝锉氯化钠溶液冲洗,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更充分的引流效果,且可预防常规操作中引流管容易堵塞的问题,在患者治疗期间,可以实现更高效、更连贯的引流,且形成的负压高于常规VSD,故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创面尽早愈合[5]。本研究中,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复合VSD在难愈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更为突出,可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疼痛程度,减少换药次数。

本研究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未能拉开差距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常规VSD本身效果也十分突出,复合VSD在临床疗效评价维度上,和常规VSD的差异不明显。在后续研究中,可加大样本量,展开更全面的分析。

综上所述,复合VSD对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且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妹,宋娟,周守志,石磊.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3):16-19

[2]卢欢,胡佳.湿润烧伤膏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胫腓骨骨折难愈性伤口的个案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7):0155-0158

[3]吴碧珊,梁燕筠,莫满芳,李津.超声清创与负压封闭联合微氧持续渗透湿性治疗在慢性难愈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2,(6):111-112

[4]张发玺.改良VSD法对难愈性伤口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8):75.

[5]王庆喜,肖梅玉,关琼瑶.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疗法治疗肿瘤病人难愈性伤口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06+109-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