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09
/ 2

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唐群英

威远县新场镇卫生院  四川内江  642450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数据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外,行为干预在冠心病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行为转变理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理论,已经在许多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在冠心病患者中,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研究还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具体包括干预措施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护理干预如何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行为和健康结果,为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5岁,平均(61.6±6.2)岁;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3~73岁,平均(61.3±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护理,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和指标监测任务。

1.2.2观察组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1)评估患者行为和态度: 评估患者的现有行为和态度,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体育活动和药物依从性等。(2)设定明确的目标: 基于评估的结果,与患者一起设定明确的健康目标。(3)提供教育和信息:向患者提供关于冠心病、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相关信息。(4)制定行为改变计划:制定行为改变计划。这包括明确要采取的行动,例如增加体育活动、改善饮食、戒烟等。(5)建立自我效能感:行为转变理论强调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即他们相信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改善健康。护理人员需要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困难。(6)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和支持团体。这些人可以在患者的行为改变过程中提供支持和鼓励[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

护理前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比较[n(%)]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13.54±1.25

20.17±1.15

对照组

40

13.82±1.42

16.44±1.32

t

-

0.936

13.475

P

-

0.352

0.000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47.25±4.24

79.52±3.25

对照组

40

47.38±4.16

64.49±3.18

t

-

0.138

20.906

P

-

0.89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也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或完全阻塞导致心脏肌肉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疾病。中老年为高发群体,由于疾病凶险,且患者的认知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十分必要。行为转变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如何采取新的、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以替代不健康或有害的行为[3]。这一理论侧重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采取决策,并试图理解这些决策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并预防复发[4]。这对于慢性疾病管理和促进健康行为变革非常有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数据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综上,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喜云,栗明,聂冬辉.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引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60-63.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9.020.

[2] 曾华萍,莫琳勤,周焕芳,等.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69-4372. DOI:10.3760/cma.j.cn221370-20200329-01228.

[3] 梁振娥,颜羽,罗倩,等.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7):79-82. DOI:10.3969/j.issn.1672-3015(x).2021.07.026.

[4] 陈泽丽,丁斐.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38-2240.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20.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