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
【中文摘要】在这场城与城的双向奔赴中,我们达成每一个教育人的共识:课程是学校一切关系的总和;教师的作用是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渠道;学校领导让每一个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位老师都得到成长。
【关键词】双向奔赴 课改 理念
【正文】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双向奔赴,你在朝他走去,它也在朝你走来。2024年4月7日,我们一行49人赴山西晋城三中开展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四月山西,春花烂漫,一路向暖,我们从苍天圣地阿拉善走向大美山西,走进晋城三中,探寻一场城与人、校与人、师与生的双向奔赴。
于是,我们带着内蒙古阿拉善人特有的热情认真与兴致勃勃赶赴晋城三中;三中原学军校长则带着他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和每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师向我们一一展示、真诚分享晋城三中一大批有教育情怀、有坚定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人潜心研究凝练总结出来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课改经验;他们坚持顶层设计,大胆进行“破”和“立”而树立的科研兴校,课改立校的新型教育理念。在这场城与城的双向奔赴中,我们达成每一个教育人的共识:课程是学校一切关系的总和;教师的作用是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渠道;学校领导让每一个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位老师都得到成长。
于是,阳光下,我们在原校长热情的引领和如数家珍地介绍下,驻足在校园的每一处建筑下、每一个宣传栏前、每一张照片、每一句标语、每一处富有文化内涵和课改理念的雕塑、流水等独特的设计中,在这场校与人的双向奔赴中,我们初步切感受到“三晋门户,源远流长,古邑含英,钟灵毓秀,程颢书院,文脉恒昌,立爱立责,善研善教”的文化氛围和“自主求知,合作共进,青春逐梦,学海扬帆。往昔峥嵘,未来似锦,笃初慎终,任重道远,人和力合,更续新篇。教改日新,与时俱进,汇智遐迩,聚力八方,上下求索,止于至善”的育人目标。
于是,礼堂里,原学军校长《三维一体课改模式》、李婷贤主任《236教学模式》、徐建永主任《三段四环教研模式》、韩君主任《121团队管理模式》、霍王艳老师《1266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孟江红《科研护航,落实保障》带给我们一场场一系列精彩扎实的讲座;我们在一次次认真聆听中,用力记住了教学科研是质量提升的魂魄,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记住了星河学校教学科研的五张名片:“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改革、“4+1”集体备课、生本教研“三抓手”、“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以及“121”团队管理。在这场师与师的双向奔赴中,我们达成共识: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认认真真做课改,是初心、是使命、是责任、是愿景,是求存之道,也是图远之途;课改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模式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是一种理念,起初可以规范我们的思想,可以强化我们思想转变和原则把握,当你真正思想转变了之后,会发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不拘泥于模式的;课改的表面是模式、是小组、是自主、是合作、是展示;课改的背后是思想、是情感、是文化、是精神、是信仰;课改是一种作风,这种作风是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课改的关键是领导的决策和引领;课改的难点是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课改的重点是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课改的焦点是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除了重视课改,更要重视班级管理:比如“和合”管理文化:教师团队如何合作;师生关系如何和谐;学生小组如何合学;家校共育如何和美等等。看到这些管理理念,我再一次想到: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一门关系学,处理好关系,就解决好一切棘手的问题,美好的东西,就是这么双向奔赴的——教师融洽合作,互通有无;师生惺惺相惜,互相成全;学生合学共赢,一起进步;家校共育和美,和谐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而不通。于是,课堂中,《雷雨》时,我们看到晋城三中高一全体语文老师“4+1”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创设情境,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学生在辩论中深入剖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老师不断地点拨引领追问的同时,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大海……在你读我读的过程中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所谓披文入情、披文得意,同时也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没有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喧哗,而是带着学生沉潜、咀嚼、品味、领悟……老师点拨、启发,学生便茅塞顿开,向着文字最深处漫溯,渐入学习佳境。这才是最让人叹服的地方,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大亮点:教师点拨引领品析语言的过程,是启人智慧、涵养性情的过程。在《灯笼》的课堂里,我们看到孩子们漂亮的书写,流畅的表达,井然有序的学习环节,老师的
教学一直促进学生学习,以学习为中心,从教到学,是一种思维的转变。整节课老师始终在激活学生的学习感受与情感态度,动态关照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的联结。比如对学习落后的学生,如何让他们进步一点;对课堂上情绪不佳的学生,如何关心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对课堂上百无聊赖的学生,如何把他们邀请到学习中……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起来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乐起来;更妙的是老师自创的两首小诗,彰显老师的知识储备、艺术修养、思想认识等水平,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显示一个过程,而不是显示一个结果。这是一堂基于学生立场的好课:有料、有才、有趣、有用。这盏灯笼真正点燃了、唤醒了、激励了学生,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能够让知识焕发灵性,并且建立起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两堂语文课是一场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奔赴,让生命与生命欣然相遇,灵魂与灵魂同频共振,高贵与高贵不断重逢,从而以文化人,润心启智……此时所有听课者的共鸣点达成一致:课改者,智教师,能学生,活课堂也。经由文本灵性和生命智性的唤醒,最终达到“人”的价值觉醒,不断趋近如鲁迅先生所言“人立而后凡事举”的灵魂立人的境界。这对语文来说,既是希冀,也应是践行。这对学生来说,学生有事可做,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让知识情境化,课堂生活化,能力素养化,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每一次培训都会让我们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此次晋城三中的培训更是如此。伴着人间四月一树一树的花开,我们温暖而向上,今后明朗的日子,语文人将双向奔赴所有美好的东西,让教育共同体看得见自己在不同位置上的使命与担当,理解并践行立德树人,把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走得到的景点的轨迹走清晰,打造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未来学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都能与自己所在的城双向奔赴,共同塑造;此时唯愿与我的“塞外小北京”双向奔赴,共同塑造;更盼教育同仁再来一场双向奔赴。
【参考文献】
1.2023.1.13《中国教育报》
2.2024.4.25原学军《新时代学校管理模式》
3.2019.7-8A《语文教学通讯》
4.2024.1A《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