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天津300304)
摘要: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基于天津市固有的优越地理位置、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全面的优势条件,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待优化、知识产权作用发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匹配、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制约因素等现实基础,着眼天津实际,在新征程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天津;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优势;制约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多次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在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述[1]。这一重要论述,为各地结合现实基础推进生产力变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经济水平提高、满足人民美好物质文化需求、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绿色转型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心针。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因此,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应从实际出发、从创新入手,借助天津的固有优势条件、努力克服制约天津发展的不利因素,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打造发展新优势。
二、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条件
天津从地理位置、功能定位、科教资源、战略机遇等方面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有资源禀赋,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力的优势条件[1]。
1.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优势为发展和融入先进生产力提供先决条件。天津因漕运而兴起,因制造而立市,因贸易而繁荣,因开放而走向世界,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天津拥有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区位优势突出。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天津地处京津冀地区的中心位置,使得天津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实现快速发展。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世界级港口,是京津冀最重要的“海上门户”,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海陆交汇点之一,为京津冀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流条件,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力服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是天津发展的大战略、主战略。历经十年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三地“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产业链正在形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地域纵深和战略空间。天津实施的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成效初显,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三省市协同推进机制更加务实紧密,天津各方面主动与北京资源对接的意识明显增强。市场化机制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793家,中海油新能源等40家央企二三级公司在津布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持续深化,共同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共绘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北京研发—天津制造”创新转化格局加快构建,重点领域协同扎实推进。
2.科教优势明显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1,3]。天津具有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022年达3.49%,近五年持续保持全国前三,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处于全国前列,创新型城市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天津市全力打造以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主力军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设施平台167家,合成生物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等海河实验室6家,高等院校56家,其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5家,驻津国家级院所62家,市属科研院所42家。
科创园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沃土。天津全力打造科创载体,密集吸引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着力建设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器和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围绕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等10个方面,天津出台34条政策措施,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格局。
高等院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积人才。天津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体系化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把战略转变为目标,构建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人才注入澎湃动力。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3.产业基础雄厚
天津拥有产业配套基础优势和超大城市市场需求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产业体系和应用场景。
传统产业基础扎实有力。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以轻工业为核心,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等各类装备制造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纺织品、日用消费品、塑料制品等轻工纺织产业。被中央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既是对天津工业基础优势的看重和认可,也是天津推进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方向。
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现阶段,天津市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已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绿色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1+3+4”现代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中医药、车联网等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方向。近年来,天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产业焕新,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5%,12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9.8%,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细分产业链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2023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4%、14.2%,正成为全市发展新动能。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领域未来产业加速孕育,产业集群茁壮成长。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向上发展是天津推进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保障。
4.生产要素齐全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天津丰富的科技人才、公共服务、城乡空间等资源要素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型劳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天津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天津通过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发挥高等院校密集优势,建设全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汇聚了一批能熟练掌握先进科技、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劳动者[4]。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更新。
作为直辖市,天津拥有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聚了优质要素。
三、制约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路上难免困难重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上同样面临诸多难题。
1.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由此可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赋能改造,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虽然天津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传统产业生产质量及效率有待提升。围绕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纺织产业等领域,亟需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升级[5]。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及速度有待提高。围绕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算力、信创等领域,要大力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优势特色突出、集聚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扩量。
未来产业发展布局前瞻性有待加强。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需加快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先机以便开辟更多新赛道。
2.知识产权作用发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匹配
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具有紧密的联系,知识产权战略的充分落实、知识产权技术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就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而言,其具有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功能,对于实现新质生产力,使其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权利,其本身不是金钱,权利不行使,便无法实现盈利。目前,天津市在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作用方面有待加强。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不够完善。现阶段缺少从立法角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政策落实堵点、难点的有效途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操作指引不明确。要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紧贴市场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优化创新生态,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天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丰硕,企业亟待寻找投资建设方向,应寻找适宜方法把二者撮合起来,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项目遴选,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将天津建设成为京津冀成果转化首选地。
成果共享机制不够健全。
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因素,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校企之间存在信息鸿沟、缺乏“握手”通道。应当引导科技成果上“链”,健全成果筛选跟踪机制,赋予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完善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科技服务机构引育,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实现产业链。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不健全,应当推动科技成果成“网”,建设京津冀成果网,强化科技、人才、金融等配套服务和政策协同,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与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建立协同创新网络。
3.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天津的人才优势作用还要进一步发挥。
全链条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一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科技人才不足,导致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短缺,科教研一体化发展仍有提升空间。三是现有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并不能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活力和效率。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天津实际,对新征程上天津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因而,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城市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借助天津处于京津冀核心区域的地域优势,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可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深化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合作,主动承接北京科技创新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的科创力量在津布局,把北京的科创优势和天津的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同时加强科创园区的建设,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加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衔接机制,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衔接路径,使科技创新尽快在产业中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五、参考文献
[1]朱玉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 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求知.2024(03):24-27.
[1]商瑞 等.天津发挥优势培育创新沃土.经济日报.2024-03-07
[2]栾江.以“三个创新”为抓手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J].求知.2024(03):37-39.
[4]张金铭 等.天津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J].2024(05):18-20.
[5]刘晓雯 等.大力推动天津传统产业焕新跃升. [J].求知.2024(0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