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和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心理护理对产后盆底肌肌力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400位产后妇女,通过随机分组法分配至观察组(心理护理+生物反馈电刺激)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200人。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盆底肌肌力、阴道紧缩度以及肌电疲劳度等指标,评估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5%),在总体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以及Ⅱ类肌纤维等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显示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护理在恢复盆底肌肌力方面的优势。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心理护理对产后盆底肌肌力修复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盆底肌肌力并缓解肌电疲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 心理护理; 产后盆底肌肌力修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集中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顺产的产妇[1]。通过计算机抽签表法随机选取了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等量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的产妇年龄分布在23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2±1.24岁。她们的孕周数范围为37至42周,平均孕周期为39.41±0.37周。与之相对,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分布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稍微高一些,为27.48±1.39岁。这个组别中产妇的孕周期同样是在37至42周之间,平均值为39.51±0.23周。对两组产妇的一般基本资料进行了细致对比,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年龄和孕周期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从而证实了研究基础资料的一致性和对比分析的合理性。可认为,这两组产妇在进行后续的治疗效果比较时拥有同等的起点,可以客观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后盆底肌肌力修复的有效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400名产后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人。对照组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在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并且宫口打开3cm后,即可进入待产室待产,助产士协助产妇保持正确体位,指导产妇正确呼吸等助产指导,密切关注产妇的产程,待产妇宫口完全开后,将产妇送入产房并协助产妇进行分娩。
而观察组的产妇不仅接受常规护理,还融入了生物反馈电刺激以及心理护理。具体实施方法为: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让产妇保持良好心态。选择合理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式,通过电极贴片对产妇的盆底肌进行电刺激,以此增强盆底肌的功能。再者,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研究组的医护人员还需详细记录肌电值、疲劳度等数据,以便于后期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和心理护理对于产后盆底肌修复的实际效果[2]。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旨在评估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心理护理对产后盆底肌肌力修复的效果[3]。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盆底肌电情况:采用经阴道盆底肌电图(EMG)进行测定,评估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及疲劳度[4]。Ⅰ类肌纤维肌电值越高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值越低,代表盆底肌肌力越强,疲劳度更小;
(2) 盆底肌肌力与阴道紧缩度:通过评估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其对阴道紧缩度的改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并计算总有效率;
(3) 产妇心理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产妇产前后的心理状况,分值越高,反映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综合以上指标,进行两组产妇间的对比分析,以评估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加心理护理干预策略对提高产后盆底肌肌力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电情况
此横向研究共纳入了400名产后妇女,其中200名为对照组,200名为观察组。主要测量了两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电情况,包括总肌电值、I类肌纤维肌电值、I类肌纤维疲劳度、II类肌纤维4.35±0.12、II类肌纤维4.27±0.41。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在总肌电值、I类肌纤维肌电值、II类肌纤维4.35±0.12和II类肌纤维4.27±0.41上,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唯有在I类肌纤维疲劳度上,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产后盆底肌的电刺激效果,这对于盆底肌肌力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表1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电情况(±s)
组别 | n | 总肌电值 | Ⅰ类肌纤维 | Ⅱ类肌纤维 | ||
肌电值 | 疲劳度 | 肌电值 | 疲劳度 | |||
对照组 | 200 | 10.55±2.23 | 3.48±0.27 | -4.35±0.12 | 4.27±0.41 | 0.18±0.61 |
观察组 | 200 | 14.55±2.46 | 5.69±0.39 | -4.36±0.23 | 5.48±0.22 | -0.55±0.30 |
t | - | 16.967 | 65.887 | 1.077 | 36.777 | 15.187 |
P | - | 0.007 | 0.007 | 0.287 | 0.007 | 0.007 |
3 讨论
产后盆底肌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物反馈电刺激和心理护理作为两种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多的被医生和病人所接受。主要分析了这两种疗法对盆底肌肌力修复的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心理护理在促进产后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方面效果显著。这种综合治疗方式不仅提高了肌电活性,加强了肌力训练效果,而且通过心理健康的干预,为产后妇女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重视这一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以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达林魏榕.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的改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09):0124-0125.
[2]徐洁尉宁.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辅以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05):670-673.
[3]莫春燕.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锻炼及护理对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8):149-149.
[4]姚瑶.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5):170-171.
[5]吴选琼.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