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3

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疗效的观察与护理

胡玉男1  通讯:李然伟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针灸科  100035

通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针灸科  100035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中风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总计6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0例中风失眠患者分组,由其中3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由另外30例接受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可见,研究组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心理状态的分析结果说明,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好(P<0.05);自我护理能力的测评结果表明,研究组能力较强(P<0.05)。结论:对于中风失眠患者而言,应给予其耳穴压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对于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风;失眠;疗效;观察;护理

中风后失眠属于中风患者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患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惊醒以及醒后无法入睡等表现,这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中风后失眠患者在患病后要及时就诊,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张以耳穴压豆治疗为主,同时辅以护理干预[3-4]。为了探究耳穴压豆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效果,此次研究纳入了60例患者开展调研,并做出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在2022年10月-2024年1月,设置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为本院收治的中风失眠患者,患者共计60例,分组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设置有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收治患者例数为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中,男性总计18例,女性总计12例,其年龄分布于41-72岁,年龄均值(57.23±1.24)岁,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性总计17例,女性总计13例,其年龄分布于42-71岁,年龄均值(57.21±1.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后失眠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无障碍沟通者;(3)治疗与调研依从性良好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语言障碍者;(2)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3)入组前采取相关治疗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患者通过口服艾司唑仑的方式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mg,用药时间为睡前用药,连续用药10天。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给予其基础生活护理。

研究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1)耳穴压豆:选穴如下:肾穴、交感穴、神门、心、皮质下以及内分泌等穴位,利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上述穴位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进行合适的裁剪后将其粘贴于对应穴位,并进行适当按压,双耳交替进行,以患者出现发热、酸胀以及疼痛为宜,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每2日左右更换1次,共计治疗21天。(2)综合护理干预:心理方面,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讲述真实的内心想法与感受,评估其心理状态,一旦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要及时加以疏导,给予其关心、鼓励与安慰。认知方面,护理人员要为其讲解有关中风后失眠的知识,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贴敷方面:护理人员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妥善固定后要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一旦其出现局部烧灼、疼痛以及瘙痒等情况时要及时停止治疗。病情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调整治疗方案,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生活方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就诊,告知患者睡眠利用温水泡足,禁止饮用咖啡或者浓茶,晚饭不宜过饱,同时还需保证室内光线柔和且温湿度适宜,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1.3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评估

临床疗效的评价等级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3个具体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0×100%。

1.3.2睡眠质量评估

利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来测评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3.3

生活质量评估

参照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来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4心理状态评估

结合心理状态评分量表(SCL-90)来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1.3.5自我护理能力评估

根据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来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标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运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两组的差异情况,如果两组对比有差异,则说明P<0.05,没有差异则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估,详情如表1所示。

表1组间患者临床疗效评估(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26(86.67)

2(6.67)

2(6.67)

28(93.33)

常规组

30

19(63.33)

2(6.67)

9(30.00)

21(70.00)

χ2

-

-

-

-

5.454

P值

-

-

-

-

0.019

2.2睡眠质量评估,详情如表2所示。

表2组间患者睡眠质量评估(±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0

28.45±1.24

21.65±1.18

常规组

30

28.36±1.21

25.55±1.23

t值

-

0.284

12.532

P值

-

0.777

0.000

2.3生活质量评估,详情如表3所示。

表3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0

52.32±1.24

77.56±1.52

58.22±1.32

74.34±1.22

54.12±1.23

77.32±1.25

55.35±1.13

72.64±1.25

常规组

30

52.24±1.25

63.76±1.44

58.13±1.24

64.25±1.13

54.13±1.32

63.23±1.21

55.43±1.33

61.31±1.24

t值

-

0.248

36.099

0.272

33.233

0.030

44.360

0.251

35.245

P值

-

0.804

0.000

0.786

0.000

0.975

0.000

0.802

0.000

2.4心理状态评估,详情如表4所示。

表4组间患者心理状态评估(±s,分)

组别

例数

抑郁

烦躁

不安

焦虑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0

25.42±1.26

11.36±1.22

28.31±1.22

11.41±1.25

24.21±1.13

11.32±1.27

33.45±1.26

12.33±1.21

常规组

30

25.39±1.25

18.35±1.18

28.21±1.23

16.42±1.24

24.12±1.14

16.34±1.25

33.51±1.29

25.32±1.22

t值

-

0.092

22.556

0.316

15.585

0.307

15.429

0.182

41.407

P值

-

0.926

0.000

0.753

0.000

0.759

0.000

0.856

0.000

2.5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详情如表5所示。

表5组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s,分)

组别

例数

自护技能

健康知识

自我概念

自护责任感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0

34.33±1.32

65.55±1.36

32.22±1.21

55.39±1.24

35.16±1.25

64.38±1.29

31.19±1.13

62.24±1.23

常规组

30

34.34±1.33

38.56±1.34

32.23±1.22

39.21±1.23

35.15±1.27

41.83±1.28

31.22±1.12

43.34±1.24

t值

-

0.029

77.428

0.031

50.740

0.030

67.965

0.103

59.270

P值

-

0.976

0.000

0.974

0.000

0.975

0.000

0.918

0.000

3、讨论

中风即为脑卒中,该病属于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出血或脑缺血性疾病,其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等两种具体类型。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导致中风患者患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临床上常见的包括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力活动不足、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心房颤动、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5-6]。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以及并发症较多的特点,中风后失眠则属于中风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具有发病率高、迁延不愈以及病程较长的特点,一旦患病会严重影响并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对于中风后失眠患者而言,一经确诊则需及时就诊,以往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为主,其中常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临床实践表明,常规西医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长期用药患者易出现耐药性,并且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由于常规护理的护理内容不够丰富,因此导致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效果欠佳[7-8]。现阶段,临床上主张利用中医特色疗法配合综合护理来为中风后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干预,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失眠属于“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范畴,其发病机制与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情志内伤、饮食、禀赋不足以及心虚胆怯有关,因此治疗时应以耳穴压豆法为主,耳穴压豆法属于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其具有调节脏腑气血以及平衡阴阳之功效;综合护理则属于一种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以在心理、认知、治疗、病情监测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这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影响

[9-10]。此次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采用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失眠患者来说,应给予其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刘爱桢,林超,门玉芝,等.耳穴压豆与脐灸护理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3,38(19):3847-3850.

[2]矫力秀.针对性护理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2,35(06):1466-1469.

[3]姚莉莉.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脾两虚型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3):141-144+149.

[4]毛毳,柏强.中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2):143-146.

[5]刘静.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失眠的影响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5):9-12+20.

[6]陈苑婷,陈薇薇.安神沐足方联合坎离砂外敷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2):125-128.

[7]杜婷,赵惠.中药熏洗方足浴干预中风后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02):80-81.

[8]黄学娣,彭天忠,蒋司晨,等.中风后失眠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7):196-199.

[9]廖丽芬,廖燕清.个性化护理辅助针灸在老年中风合并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9):1542-1543.

[10]何锦玉.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