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2

探究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

沈亚娜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650011

【摘要】目的观察心脏骤停患者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方法于2022.10-2023.10期间我院收治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88例进行研究,以双盲法分组,每组44组,对比组、急诊组各行常规护理、急诊重症护理。统计组间复苏后12h、复苏后24h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组间复苏后28d存活率。结果护理后急诊组各项指标优于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诊重症护理,可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调节,可提升患者存活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重症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血气分析指标;存活率

急诊所接收各种危重症患者中,心脏骤停患者病情较为危及,通常会出现心脏短时间忽然出现停止射血现象,此时患者会出现大动脉搏动消失、晕厥甚至意识丧失现象。因疾病特点通常最佳抢救时机为发病后4min内,延误抢救时机将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对各个身体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现阶段临床通常采用心肺复苏术来将脏器缺血时间缩短,实现快速气体交换和血流灌注,从而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机体功能得到恢复。由此可见,心肺复苏后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1]。鉴于此,本次研究对2022.10-2023.10期间88例我院收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急诊重症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10-2023.10间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88例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平均纳入对比组、急诊组,各44例。对比组男女比例24:20,平均年龄(47.52±1.59)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肌梗死、脑溢血、休克各颅各20例、14例、10例。急诊组男女比例25:19,平均年龄(47.56±1.60)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肌梗死、脑溢血、休克各颅各21例、15例、8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比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于接诊后15min内通过快速开辟绿色通道方式做好全面急救工作,注重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同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在配合下高效完成抢救工作,并同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

急诊组:急诊重症护理。(1)肺部功能护理。这一疾病的产生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现象的产生,此时将影响患者记忆以及语言等,因此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应注重采用温和的语气同患者进行沟通,告知病情、缓解不良情绪,通过引导,采用患者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其语言功能恢复;(2)低温护理。低温处理应在10min内完成,护理人员应注重保持患者体温在28-30℃,头部温度控制中可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冰帽等,躯体问题降低中可使用冰敷体表大血管,促进其脑部功能恢复;(3)肢体运动护理。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晨起穿上弹力袜,并于睡前脱下,同时可采用30-100mmHg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每次干预30min,有效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3观察指标

(1)取患者2mL动脉血(复苏后12h、复苏后24h),采用血气分析仪对学氧分、二氧化碳分压、pH值进行测定。

(2)复苏后28d存活率:预后佳、预后良好、预后差、死亡。存活率=1-死亡率。

1.4数据处理

SPSS2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实施X2检验、t检验。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S)描述。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急诊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血气分析指标统计(x±s)

组别

例数

学氧分压(mmHg)

二氧化碳分压(mmHg)

pH值

复苏后12h

复苏后24h

复苏后12h

复苏后24h

复苏后12h

复苏后24h

急诊组

44

151.88±7.52

156.55±8.26

39.47±2.66

40.84±3.81

7.29±0.17

7.42±0.11

对比组

44

137.79±7.50

138.67±8.28

52.79±3.72

55.71±3.83

7.15±0.12

7.25±0.13

t值

8.8000

10.1408

19.3202

18.2582

4.4628

6.621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复苏后28d存活率对比

急诊组复苏后28d存活率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复苏后28d存活率统计[n(%)]

组别

例数

预后佳

预后良好

预后差

死亡

存活率

急诊组

44

21(47.73%)

20(45.45%)

2(4.55%)

1(2.27%)

43(97.73%)

对比组

44

16(36.36%)

14(31.82%)

7(15.91%)

7(15.91%)

37(84.09%)

x²值

-

-

-

-

4.9500

P值

-

-

-

-

0.0260

3讨论

病情危及、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高是心脏骤停疾病的主要特点,通常情况下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机体有效循环的恢复,这才能够降低缺血缺氧给机体脏器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心肺复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是在完成心肺复苏后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各种闫志勇的风险,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干预的落实,有助于护理人员按照流程、快速反应,给予患者对症干预,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急诊组复苏后12h、复苏后24h后血气分析指标、复苏后28d存活率优于对比组,P<0.05。分析原因,在对急诊重症护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更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调节,实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及时的对症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复苏后28d存活率。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护理在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的目标,有助于促进患者存活率的提高,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丽虹.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23,36(4):956-959.

[2] 刘吉丽,赵婷,陈贵艳.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3,42(34):131-1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