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人民医院儿科 甘肃省甘谷县 741200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在药物分娩镇痛中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支持条件。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这段时间从我院自然分娩新生婴儿中选取研究观察对象,在没有使用过药物分娩镇痛的新生儿中选取了100例作为Y组观察对象,在有使用过药物分娩镇痛的新生儿中选取了100例作为X组观察对象,总共有200例新生儿参与本次医学研究,对新生儿在出生首日开始测定TcBI指标,并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检查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病因状况,统计两组新生儿各自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将黄疸出现时间、高峰时间、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在最终统计结果中得知,Y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6.00%(16/100)、X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23.00%(23/100),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中得知组间差异不明显且P值大小(P>0.05),组间对比中不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另外在统计对比两组新生儿各自的黄疸出现时间、高峰时间以及胆红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中,两组患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应的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中不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得知,在药物分娩镇痛新生儿群体以及无痛药物分娩新生儿群体的研究工作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水平在其中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选择分娩方式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所有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考虑,如结合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合理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关键词:药物分娩镇痛;新生儿研究;高胆红素血症;分娩方式选择
引言:
在新生儿阶段通常有可能因为各种疾病的产生而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作用,高胆红素血症在其中属于典型的新生儿疾病代表之一,在我国新生儿疾病中的病发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得知,在新生儿住院病例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始终处于最高水平,在国内部分研究中得知该疾病在新生儿群体中具有一半以上的发病率[1]。一旦患上高胆红素血症且在未及时开展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形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使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正常生存质量必然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更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相应的沉重打击[2]。而随着药物分娩镇痛在临床新生儿分娩中的广泛推广应用,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成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针对药物分娩镇痛在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影响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研究,所以为了能够深入了解药物分娩镇痛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我院产科通过开展本次医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这段时间从我院自然分娩的961例新生儿群体中选取研究观察对象,从药物分娩镇痛的新生儿群体中选取了100例参与研究,另外从无药物分娩镇痛的自然分娩新生儿群体中选取了100例,前者为X组(n=100)、后者为Y组(n=100),统计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状况如表1所示:
表1:一般资料对比状况
指标 | Y组(n=100) | X组(n=100) | |
性别 | 男性 | 52 | 49 |
女性 | 48 | 51 | |
孕周(周) | 最大孕周 | 43 | 42 |
最小孕周 | 37 | 38 | |
平均孕周 | 40.4±0.6 | 41.1±0.5 | |
出生体重(kg) | 最大体重 | 3.8 | 3.9 |
最小体重 | 2.6 | 2.5 | |
平均体重 | 3.1±0.2 | 3.2±0.3 | |
日龄(日) | 最长日龄 | 12 | 13 |
最短日龄 | 1 | 2 | |
平均日龄 | 6.1±0.3 | 6.8±0.2 |
从表小1统计对比结果中得知,在对比两组新生儿男女比例、孕周、出生体重、日龄等相关指标资料中得知组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具备研究对比标准条件,且均符合本次研究入选标准要求,可开展下一步研究观察工作。
1.2研究方法
对X组新生儿在药物分娩镇痛中,使用0.075%盐酸罗哌卡因+0.01%盐酸纳布啡进行镇痛处理,使麻醉药物脉冲量控制在7ml/h左右,持续量控制在5ml/h左右,PCA以7ml/次为宜,锁定间隔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对两组新生儿在出生第一天开始,由专业人员测定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指数(TcBI)指标结果,从中可以运用专业设备JH20-1C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从新生儿前额与胸骨部位取得平均值并进行记录,在此之间结合Bhutani曲线评估TcBI指标结果,在达到光疗干预阈值标准后,从新生儿动脉血中取少量血开展血气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判断分析[3]。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各自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出现时间与高峰时间,将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指标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7.0进行数据处理,结合组间P值大小判断组间对比中是否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比状况
通过统计对比得知,Y组新生儿群体中出现了16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6.00%(16/100),X组新生儿群体中出现了23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23.00%(23/100),通过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得知组间差异并不明显且P值大小(P>0.05),组间对比中不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2其他指标统计对比状况
表2:Y组和X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统计对比状况(x±s)
指标 | Y组(n=16) | X组(n=23) | P值 | |
黄疸出现时间 | 第1天 | 0 | 0 | >0.05 |
第2天 | 9 | 12 | ||
第3天 | 6 | 7 | ||
第4天 | 1 | 3 | ||
第5天 | 0 | 0 | ||
黄疸高峰时间 | 第1天 | 0 | 0 | >0.05 |
第2天 | 2 | 0 | ||
第3天 | 6 | 12 | ||
第4天 | 7 | 7 | ||
第5天 | 1 | 4 | ||
总胆红素水平(umol/L) | 284.73±12.52 | 289.81±13.42 | >0.05 |
从表2统计对比结果中得知,在黄疸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对比中,Y组新生儿和X组新生儿之间并无较为明显差异,组间对比不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中得知,Y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为(284.73±12.52)umol/L,X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为(289.81±13.42)umol/L,在统计对比中得知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不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3.结论与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属于新生儿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健康足月儿、早产儿中十分常见。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新生儿体内在积聚大量胆红素的情况下,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很有可能对新生儿的心、脑、肝、肾等多个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有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破坏性作用,最终引起新生儿免疫功能水平明显下降的情况,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对患儿神经系统所产生的损害作用往往具有永久性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医疗界针对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在预后、预防、治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致力于通过降低该疾病对普通家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其中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支出和医疗负担、资源浪费等诸多情况,也是国内医疗界在该领域研究工作中的共同目标。在多年以来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对该疾病的病因、机制、进展规律等方面具有较为充足的认知水平。事实上,在临床中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原因通常比较丰富,同时也具有较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在多项研究中显示,部分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属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结果,在我国医疗条件日益提升的今天,针对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妇产科工作重心目标[4]。尽管在该疾病的病因、治疗、随访等多个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在针对分娩方式对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研究影响并不多,就现有的相关研究来看,医学领域普遍认为剖宫产儿和自然分娩新生儿相比之下,具有更高可能性患上高胆红素血症,这一观点在许多研究中已经得到了确切的证实,然而针对自然分娩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研究并不多见。有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认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药物分娩镇痛的方式很有可能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的ph值、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还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免疫反应和应激能力显著下降,所以我们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自然分娩以及药物分娩镇痛的新生儿群体中开展研究分析,结合其中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知Y组和X组新生儿在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指标水平对比中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示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使用诸如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以硬膜外间歇脉冲式注射方式进行镇痛处理,并不会导致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得到明显上升,也不会导致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得到显著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在于对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使用无痛药物,有利于降低孕妇疼痛感和压力应激反应的同时,促进胆红素增多的可能性得到一定的减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药物分娩镇痛处理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罗哌卡因属于一种典型的长效性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该药物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细胞钠离子内流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对神经兴奋与传导的阻断作用。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对自然分娩的孕妇而言,在麻醉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罗哌卡因药物浓度低于0.17%水平时,该药物仅仅可以阻滞疼痛感觉神经,对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相对比较有限,从而导致孕妇出现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现象,所以在临床药物镇痛分娩过程中合理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药物,以硬膜外给药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在产科分娩镇痛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甚至已经成为现阶段无痛分娩镇痛所常见的主要应用手段,而在其中所应用的硬膜外间歇程脉冲式注射技术(PIEB)属于现阶段产科镇痛领域中所应用的新兴技术类型,可以结合间接脉冲式规律进行规范给药,便于做好对孕妇及新生儿体征数据与注射泵信息的监控管理工作,在其中还可以合理设定给药间隔时间,使镇痛模式得到有效改进与优化,避免在匀速给药后引起阻滞平面不足的情况,对减少产妇宫缩时产生爆发性疼痛风险、减少难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其中所应用的纳布啡药物,属于u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和k受体激动剂,该药物的镇痛效果可以和吗啡相比,还可以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对控制使用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对内脏疼痛所产生的抑制反应,在实际产科分娩镇痛过程中,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在分娩的部分阶段中可能出现胎心减慢的潜在风险问题,所以在实际临床产科镇痛用药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和罗哌卡因进行结合使用,可以避免通过胎盘屏障以产生药物效果,对减少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5]。
所以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和自然分娩相比之下,使用药物进行自然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并无显著可能导致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得到明显增长,但是在实际选择分娩方式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与相关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杨琳,牟飞飞,都美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4.DOI:CNKI:SUN:YYCY.0.2015-04-028.
[2]唐炜,金方强,唐婷,etal.从微生态角度探讨分娩方式与抗生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和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005):015.
[3]闫丽霞.预防性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5):4.
[4]穆欣.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1.4.068.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