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机关幼儿园花语城分园 211500
【摘要】幼儿阶段的生活准备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至关重要。基于幼小衔接的视角和“三环联动”的思路,即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通力合作,共同从小班向大班开始延伸至一年级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幼儿生活准备能力的递进式提升。通过“三环联动”的方式,强调幼儿园、家长、小学在幼儿生活准备中的角色定位与应尽之责。进而对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小、中、大、学前四个阶段生活准备目标的梯度设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家园校携手并进、环环相扣,能充分调动幼儿生活准备的主动性,实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从而为孩子迈入小学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三环联动;递进式;生活准备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普及,幼小衔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关键在于入学前生活准备能力的培养。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许多幼儿园和家长往往重智育、轻养成,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早期灌输,而忽视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难以适应小学相对自主的学习生活,进而引发种种适应问题,制约幼小衔接质量。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协同发力,本着互利共赢理念,搭建家园校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完成从“被照顾”到“自主生活”的角色转变,为孩子顺利迈入小学生活夯实基础。
一、家园校“三环联动”同心而行,为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
1.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培养“小当家”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责无旁贷。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保教理念,克服“小学化”倾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生活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各环节,通过晨间谈话、区域游戏、常规培养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穿衣、如厕、进餐、睡眠、整理物品等基本生活技能。要本着尊重、平等理念,给予幼儿适度的自主权,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自己动手、主动尝试,获得直接体验,在一日生活游戏中巩固生活技能。要处理好生活技能学习与兴趣培养的关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习得基本生活技能,激发幼儿参与生活的兴趣。
2.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小帮手”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然而,当前不少家长受“望子成龙”“赢在起跑线”观念影响,盲目追求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忽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方面的追求,或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教育。久而久之就酿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对此,家长要主动承担起生活教育的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生活教育与知识学习的关系。要主动了解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和阶段目标,在家中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巩固在园所学生活技能。平时家长要自觉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同时要相信孩子、放手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主动尝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家长还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了解在园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共识,协调一致地引导幼儿完成生活自理能力的阶梯攀升。
3.小学教育助力幼儿成长为“小学生”
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临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学校需要在入学初期做好生活准备的引导工作。首先,学校应提前安排孩子们参观校园,让他们熟悉教室、食堂、操场等环境设施,以减轻入学初的陌生感。开学初期,可以通过游戏和参观等形式,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饭卡打饭菜,学习安全过马路的规则,以及如何在下课后去操场进行游戏。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时间,教授孩子们整理书包和书桌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对于迟到、忘带作业等常见问题,班主任需要进行耐心地个别教育,鼓励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以便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学校还应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衔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可以让孩子们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小学生活的新变化,循序渐进地适应新角色、新要求。这种平稳的过渡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小
4.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联动,携手助力幼儿成长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小学的通力合作。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牵头搭建“三环联动”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家园联系册、微信群等,及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引导家长配合园内教育。定期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生活技能教育。另一方面,要主动联系小学,了解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常规要求,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开展学前班与一年级的互动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生活。家庭是幼儿生活教育的主战场。父母要积极响应幼儿园的号召,配合园内培养目标,在家中强化幼儿生活技能训练。平时要以身作则,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授儿童生活技能。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意识。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给予重点指导。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共商培养对策。小学作为幼儿入学的下一站,在幼小衔接中也大有可为。小学教师要主动走进幼儿园,通过互听课、研讨等形式,与幼儿教师交流分享,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针对新生入学初期的适应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化、游戏化,减少学习强度,循序渐进。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班队课等,渗透生活技能指导。建立幼小衔接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家长做好入学准备。可见,三环携手聚合力,共同助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螺旋提升。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班、中班到大班,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在角色转换中茁壮成长。这既是幼小衔接的客观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唯有家园校同向同行,凝聚教育合力,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馨、有活力的成长环境,才能实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提升,帮助每一个幼儿在无缝隙的系统过渡中健康快乐成长,顺利迈入小学学习的大门。
二、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好习惯
1.小班阶段:奠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
小班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础期,这一时期幼儿自我意识萌芽,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具备初步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日常起居、游戏活动中渗透生活技能训练,为今后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如在盥洗室、寝室等空间设置卡通图案、生动标识,增添幼儿亲和力,让幼儿在视觉刺激下产生参与生活的兴趣。在游戏情境中,提供形式多样的生活道具,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模仿表演,在“玩中学”中习得基本生活技能。要给予适度的言语引导和行为示范。面对小班幼儿“我不会”“我不想做”等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理解、耐心引导,以身作则示范洗手、整理衣物、摆放餐具等简单易行的操作步骤,用具体可感的行为诠释抽象的要求,启发幼儿跟随模仿。要把生活技能训练寓于游戏之中,可利用早、中、晚间时段开展“穿衣比赛”“收拾小达人”等趣味游戏,在游戏目标的激励下,幼儿会主动尝试,争相展示,在愉悦体验中掌握穿脱衣裤、整理物品等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小班阶段不应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对于偶尔出现的倒饭、洒水等失误要予以宽容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培养参与生活的自信心。
2.中班阶段:巩固幼儿生活技能,提升自主性
中班阶段随着感知觉、记忆力、模仿力等认知能力的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增强,配合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要在小班基础上拓展生活技能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创设梯度递进的练习情境,引导幼儿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一方面,要强化已习得技能的反复训练。如午睡时集体比赛叠被子、整理床铺,进餐时相互检查餐具摆放是否整齐、姿势是否端正,在重复练习中强化动作意识,形成自觉习惯。另一方面,要适度拓展新的生活技能。如系鞋带、整理书包、浇花、洗袜子等,根据幼儿兴趣特点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要鼓励幼儿尝试“帮助他人”,让已掌握技能的幼儿为其他幼儿示范表演,在互帮互学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巩固技能。在共同进步中,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逐步建立,“我能行”“我可以”的意识日益增强,自理水平螺旋式上升。对于不同起点、不同速度的学习者,教师要因材施教,绝不能一刀切,要允许个别差异地存在,放宽达成目标的时限。对学习快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请其为同伴示范指导;对学习慢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帮助其查漏补缺,力求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共同提高。
3.大班阶段:加强幼小衔接,进行入学准备
大班阶段是幼儿走向小学的过渡期,随着自控力、专注力的提高和责任意识的萌发,幼儿初步具备连续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教师要立足小学预备,精心设计接近小学生活的情境体验,在螺旋式递进中做好入学准备。一是着眼小学常规要求,提高幼儿整体生活自理水平。如독立进餐、安静午休、有序排队、保持课堂专注等,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体验,让幼儿感知小学生活,产生新鲜感和向往感,主动向小学生看齐。二是增强连续性任务训练。如引导幼儿连续15分钟专注聆听故事,连续20分钟进行画画、搭建等操作性活动,在连贯的时间段内保持专注,完成既定任务,为适应小学40分钟的课堂打好基础。三是渗透自主管理意识。引导幼儿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文具、图书,初步掌握时间分配和计划管理,增强自主意识,将个人分内事尽量交给幼儿自己完成,培养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在家园共育方面,教师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探讨培养策略,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我是小学生”等亲子活动,请家长配合在家开展晨起、吃饭、做作业等模拟小学情境体验,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小学新生活。
4.一年级阶段:巩固幼儿园所学,适应小学生活
一年级是幼儿人生角色转换的关键期。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要求,幼儿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小学教师要充分考虑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编排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过渡期,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要在学习生活中融入游戏元素。小学学习以听讲为主,容易使好动的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把握新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通过猜谜、表演、小组合作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基础知识技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二要合理设置学习时间。要遵循新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规律,将40分钟的课堂划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穿插安排听、说、读、写、做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与休息、静与动恰当结合,避免持续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劳和厌倦,布置作业要适度,给孩子留出游戏娱乐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三要加强生活常规训练。低年级新生普遍存在课堂懒散、纪律涣散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因施策、因材施教,对于出现的迟到、忘带作业等,要主动跟进,耐心开导,予以改正机会,切忌一味责骂、简单粗暴,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日常多表扬,多鼓励,增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四要加强家校协同。家校之间要搭建沟通的桥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学生手册等,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在家学习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形成育人合力,携手助力小学新生顺利度过角色转换期,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小学的通力合作。“三环联动”思路正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而提出的。强调幼儿园、家庭、小学齐抓共管、精诚协作,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温馨、有活力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生活自理能力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既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置阶段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又要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用心营造宽松、愉悦的生活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还要注重家校协同,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活支架”——评《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环境支持》[J].教育评论, 2022(5):F0004.
[2] 牛芳丽.“三步递进式”策略助力幼儿自主学习[J].山西教育(幼教), 2023(4):46-47.
[3] 肖逸云.“放手”,为幼儿一日生活铺就发展底色——以游戏材料收纳环节为例[J].好家长, 2022(30):94-95.
[4] 胡胜霞.产教融合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五步递进式实习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10):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