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父母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0
/ 2

失独父母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姚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四十多年前,我国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锐减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了重要贡献。而近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简称“失独家庭”。原有家庭结构被破坏,失独父母身心遭受创伤,精神上承受折磨。本文系统性回顾失独父母的心理状况,强调多学科综合干预,以引起全社会、政府对失独父母心理状况的重视,为我国失独父母的规范管理、帮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失独父母;心理状况;干预措施

因患病或灾害失去唯一子女且父母无法再生育,也未再领养孩子的家庭称失独家庭。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每年正以7.6万个速度增长,预估2035年失独家庭数量将接近一千万[1]。唯一的孩子遭遇不幸,失去生育能力的父母陷入绝境,生理、安全、社交、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满足,对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医疗救治、养老保障的需求愈加强烈。

1失独父母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1极度悲恸

    独生子女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孩子突然离世,父母遭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精神麻木、易哭、愤怒、恐慌等,终日处于悔恨、遗憾、怀旧和悲痛中,导致他们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又因为缺乏专业心理医师的开导,大多数失独者得不到有效可行的心理慰藉,继而出现各类精神问题。

1.2社交自闭

家庭丧失唯一的孩子后,其父母深陷自责、回忆过往等“自我隔绝”中[2],行为上表现为社交退缩与回避、整理遗物。心理上表现为自闭,如拒绝与人交往,逢年过节时正常家庭幸福团圆的画面让其触景生情,因此,失独者宁愿逃避。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年丧子”、“无人送终”被贴上“不吉利”的标签,失独者遭受他人的歧视,并逐步被社会大众边缘化。

1.3自我否定

经历“失独打击”的父母将痛苦极大化与绝对化,认为生命毫无意义,有“陪孩子一起走”、“不想活”等想法,否定自己的人生[3]。更有父母将孩子的死因归咎于自身,认为是自己疏于照护才导致孩子逝世。甚至某些父母的自责带有迷信思想,认为是自己作孽太深或是前世的恶行导致今世受到惩罚,所以上天夺走孩子的生命。这些错误的观念给失独者身心造成消极影响。

1.4抑郁状态

独生子女家庭突然失去唯一的子女,未来的美好寄托瞬间崩塌,突然的“失去”和“闲下来”,心里产生空虚感。若身边又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无法及时倾诉内心哀伤,消极情绪日积月累,对人和事都表现出绝望心态。失独者也会因为不甘心或对孩子的死因持怀疑态度,并逐渐被强化,尤其是在反复寻证而无果时,就会转化为极端心理,如仇视、自杀等。有研究表明,超过六成的失独者患有抑郁症,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有自杀倾向[2]

1.5家庭抗风险力降低

失独家庭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失去了一代人、生活养老保障、精神寄托等,其幸福指数和抗风险力降低。一方面,唯一的孩子死亡后,男性可能会重组家庭,满足对生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夫妻双方为子女的死亡原因争吵、埋怨,各自的心理压力没能释怀,家庭一旦再次遭遇某种困境,哪怕是非常小的风险,也比正常家庭更易瓦解。

2失独父母心理干预研究

2.1专业心理干预

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可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失独者重新构建认知,予个性化心理援助,帮助其平稳渡过和子女的分离阶段,必要时用抗抑郁剂等药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失独心理创伤。治疗期间个人信息需保密。

2.2社会组织帮扶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器官功能发生不可逆的衰退,失独父母更易患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外请家庭护工在经济上和监护上都面临困难[4]。通过社区带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打扫或聊天等;亲朋邻里长期稳定的家庭照护和陪伴;同命人更能共情,如武汉的“连心家园”,通过抱团取暖增加失独者的心理弹性;影视、报刊等媒体可在法律法规允许下以“失独”为背景制作具有鼓励意义的影片等。

2.3自我疗伤

激发失独者自身潜能,促进其从内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其精神世界,实现助人自助,如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公益事业。扬子晚报:南京失独老人杨某在家人和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失独妈妈爱心驿站”,为偏远山区和福利院孩子织毛衣,为需要的人送去温暖。此外,失独父母也应从夫妻关系出发,培养夫妻新的兴趣点,寻找家庭关系新支点,弱化失独带来的不良情绪。

2.4政府设立支持性政策

孩子突然逝去,失独父母沉浸悲痛无暇顾及其他,或不懂法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政府授予法律部门建立失独家庭援助机制,协助其争取索赔、补助金等,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政府可鼓励或联合企业家或慈善家设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业养老机构,并免除担保条件,解决其养老之忧。建立“失独群体专项基金”,保障医疗,但是应该制定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专款专用,确保“失独群体专项基金”被公平公正地使用。

2.5医疗机构帮扶

医院设置相关条例,独生子女家庭唯一的孩子在医院即将失去生命时,提供可行性环境,让其和孩子正式告别

[5]。医务工作者通过电话随访或网络群等方式与失独者保持联系,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相对稳定的延续性医疗服务,帮助他们平安渡过低谷期。

3总结

独生子女逝去,其父母精神、心理急剧恶化,精神支持和心理疏导极为重要,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失独群体,加快构建面向失独群体的多元化保障体系,在物质、养老、社会融入、医疗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现实需求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袁璐.失独家庭困境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以长沙市调查分析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4(12):267-268.

[2]杨培,李玥颖,杨光晨.失独老人心理分析及自愈产品[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20):4477-4479.

[3]姚抒予,张雯,罗媛慧,等.志愿组织对失独老人心理行为问题的促进作用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196-5198.

[4]吴国平,贺平.我国失独老人养老权益法治保障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4):2-10.

[5]潘丽,史宝欣.失独者心理状态及干预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38(18):4571-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