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225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我国璀璨的良渚文明稻作文化资源,开展小学劳动教育,以期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和综合素质。良渚文明作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其稻作农业的发展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通过构建基于良渚稻作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良渚文明稻作文化;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形成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劳动教育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良渚文明以其独特的稻作文化为特色,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结合良渚文明稻作文化开展劳动教育。
一、基于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意义
1.1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认同品质
良渚文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特征。通过在小学阶段引入良渚文明稻作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祖先的农耕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认同品质。
1.2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水稻的种植、收割、加工等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掌握传统农耕技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1.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知识掌握和劳动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观察学习、动手实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劳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此外,通过劳动实践中的情感道德教育,学生还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2.1构建课程体系
想要推动劳动教育和良渚文明稻作文化有效融合,教师必须要结合稻作文化的内涵以及劳动教材内容,合理构建劳动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课堂上深入理解良渚文明稻作文化,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传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以劳动教师构建课程体系为例,首先教师需要结合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涵盖稻作历史、耕作技术、传统节庆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文化积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劳动技能。稻作历史课程主要会为学生讲述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历史、距今时间、内容、特点等一系列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稻作文化的具体内容,意识到良渚文明稻作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接下来劳动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耕作技术主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湿地稻作、农田耕作、除草收割等一系列劳动技能,让学生明白先进耕作技术在提高稻产上的作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掌握。传统节庆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解良渚文明中的祭祀活动,让学生明白祭祀活动中对稻谷的崇拜,反映古人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其次,教师还需要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劳动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参观良渚遗址公园、模拟耕作、稻田观察等活动,在良渚遗址公园参观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良渚文明稻作文化,提升学生劳动知识积累。而在模拟耕作、稻田观察等实践活动中,则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稻作文化的理解掌握,让学生意识到良渚文明稻作文化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2家校社协同育人
除了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外,教师还需要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价值,形成教育合力。家庭与社会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如果能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劳动体验,还能提升劳动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良渚文明稻作文化。
以教师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例,首先,教师需要邀请农业专家、良渚文明稻作文化传承人等进校园,由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发展、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等,强化学生的认知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为学生讲述稻作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生活的帮助,转变学生认为稻作文化不重要的错误思维,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模拟水稻种植、收割水稻、加工水稻等,由农业专家、良渚文明稻作文化传承人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劳动收获,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最后,教师需要发挥家长的育人作用,在社交媒体中上传良渚文明稻作文化,并鼓励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良渚遗址公园、农业博物馆,并与学生一同开展水稻种植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2.3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合理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劳动体验,激发学生劳动信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创新评价方式,发挥劳动评价的真正价值。
以教师创新劳动评价方式为例,首先,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还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及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掌握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明白学生的实际劳动情况。另外,针对劳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主体性,鼓励开展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劳动情况、劳动习惯养成等进行评价,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深化学生对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认知。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良渚文明稻作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不仅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应进一步挖掘良渚稻作文化的教育价值,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让更多学生受益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需关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确保劳动教育的长期实施,助力学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徐贤.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开展情况的策略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11):40-43.
[2]岳银萍.县域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02):42.
[3]王慧娟.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5):143-144.
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第十批学年课题,课题名称:《稻香之约:基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研究和劳动实践》,课题编号为1023XP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