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构造特征与采矿稳定性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1
/ 2

矿山地质构造特征与采矿稳定性评估

如苏力·托合提

克州嘉鑫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845550

摘要:矿山地质构造特征对采矿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矿区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对矿体分布和矿区稳定性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岩层的力学特性、变形破坏机制及构造应力场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讨论了采矿稳定性的分析理论与方法,评估了地质构造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并介绍了矿山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技术。通过全面的地质构造分析与采矿稳定性评估,旨在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研究结论对矿山工程设计及灾害防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山地质构造;采矿稳定性;岩层力学特性;构造应力场;监测与预警

1引言

矿山的地质构造特征与其开采稳定性密切相关,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往往是影响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规模的扩大,矿区内的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地质灾害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研究矿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进行科学的稳定性评估,能够为矿山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岩层力学特性及构造应力场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采矿稳定性评估方法,旨在为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2矿山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2.1地质构造类型与特点

矿山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特征对矿体的分布和矿山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这些构造不仅影响矿体的空间展布,还会对岩体的强度、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褶皱构造通常表现为岩层的波状弯曲,其规模和形态直接决定矿体的赋存深度和形状。大规模的褶皱可能会形成矿体聚集的区域,也可能引发局部应力集中,影响矿山开采的稳定性。断层作为破裂面的地质现象,通常会导致岩层的位移和错动。断层活动往往伴随岩层的破坏,导致矿体的不连续性,并可能形成应力集中的薄弱区域,影响开采时的安全性。节理是岩体中常见的裂隙系统,其密度、方向和分布模式对于矿山稳定性至关重要,节理的发育会导致岩体力学性质的降低,进而增加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岩体失稳和崩塌的风险。总之,不同地质构造类型对矿山结构的影响各异,充分理解这些构造的特点及其对矿体的影响是评估矿山稳定性的基础。

2.2岩层力学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岩层的力学特性对矿山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直接影响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高强度的岩层通常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保持稳定,而弱岩层由于强度较低,往往在开采过程中容易产生破坏,甚至导致大规模的岩层坍塌。岩层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是矿山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不同岩层在外部应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方式,如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破坏等。特别是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岩层的变形特征会更加复杂,可能表现出局部滑移、剪切破坏等现象。开采过程中,岩层的稳定性还受到开采作业引发的二次应力场的影响,二次应力场的分布可能改变原有的应力平衡,导致岩体失稳。因此,详细分析岩层的力学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对于准确评估矿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1]

2.3构造应力场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矿山内的构造应力场分布是影响采矿稳定性和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力场是指矿区岩体内部应力的分布状态,其形成受到地质构造运动、地质环境变化以及人为采矿活动的综合影响。构造应力场的分布不均往往会导致局部的应力集中,这些区域可能成为矿山开采中的危险点,容易引发岩崩、塌陷等地质灾害。当应力集中区域超出岩体的承载能力时,岩体会发生破坏或失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地质灾害的诱因也与地质构造和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例如,断层区域由于构造运动引发的应力集中更容易发生岩体错动和破坏,节理发育密集的区域也容易因外部应力变化引发局部崩塌和滑移。地应力的分布不仅影响矿山的稳定性,也对开采设计和支护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地应力的变化趋势和应力场的局部集中效应,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全面评估矿区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应力变化趋势,是确保采矿活动安全稳定进行的重要环节。

3采矿稳定性评估方法

3.1采矿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采矿稳定性分析的核心理论是基于力学原理,旨在评估岩体在采矿活动中的稳定状态。极限平衡理论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假设岩体在临界状态下将处于稳定与失稳的平衡点上,通过分析应力与抗力之间的关系,评估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与此类似,弹塑性力学理论强调了岩体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与破坏行为,特别是塑性变形阶段对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岩体的弹性、塑性变形行为是相互交替的,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分析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复杂应力场中的岩层变形。此外,断裂力学理论也在矿山稳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当岩体中存在断层、裂隙等弱面时,断裂力学可以有效评估岩体沿这些弱面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无论采用哪种理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开采技术的变化都会影响矿山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通常会结合多种理论并考虑实际工况,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地质构造对矿山开采方法的选择影响

地质构造对矿山开采方法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构造类型决定了矿体的赋存状态以及岩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开采方法的适用性。在褶皱构造明显的地区,矿体的空间分布往往复杂,矿脉走向和倾角变化较大,这时应选择灵活性较强的井下开采方法,通过不同层位的矿脉分段开采以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在断层发育的地区,断层活动可能导致矿体的错动和不连续性,井下开采则需要特别注意断层面和破碎带的影响,合理设计支护系统以维持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对于节理发育密集的地区,岩体破碎较为严重,露天开采通常更为合适,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对地下空间的破坏,降低支护难度,确保大规模开采的安全性。在实践中,地质构造越复杂,开采方法的选择就越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经济效益以及技术难度,避免因构造复杂性带来的稳定性问题。此外,随着深部开采的进行,原有开采方法可能不再适用,必须对地质构造重新评估并适时调整开采策略。[2]

3.3矿山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技术

矿山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技术在现代采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监测技术主要依赖多种手段来实时获取矿区的稳定性信息,包括应力监测、位移监测以及地表变形监测等。其中,应力监测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岩体内部的应力变化,帮助评估二次应力场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位移监测则通过监测岩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识别局部失稳区域,提供早期预警信号。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矿山监测系统往往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实现对地下和地表的全方位监测。同时,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矿区的地表沉降和裂缝扩展监测更加高效。预警技术依赖于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结合数据模型与历史经验,可以判断矿区的稳定性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对于高风险区域,稳定性预警系统能够自动触发安全措施,如撤离人员或暂停作业,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总之,矿山稳定性监测与预警技术为矿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岩层的力学特性、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采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和应力场分布对矿山的稳定性产生重要作用,合理的地质构造分析和采矿方法选择可以有效提升矿山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矿山稳定性监测和预警技术的应用也在确保矿山安全运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结合实际矿区的地质情况,优化稳定性评估技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地质挑战并减少采矿风险。

参考文献

[1]严光生,叶天竺,庞振山,等.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J].地质通报,2023,42(6):857-882.

[2]付俊,周罕,王凯,等.玉维高速科色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工程地质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06-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