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有意思"的户外环境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1
/ 3

"有意义,有意思"的户外环境创设

侯星怡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户外环境创设具备健康幼儿身体与心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实践创造能力的意义。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在户外活动中存在教育理念、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育工作面临困境。为创设“有意义、有意思”的户外环境,笔者从按照幼儿喜好创设环境,体现户外活动的趣味性;按照幼儿户外活动表现,适当增加和删减材料;结合户外活动教育成果,科学规划后期创设方案三方面论述环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户外环境;幼儿教育;趣味创设

引言:

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幼儿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构成包括多个区域,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户外环境包括绿化、幼儿玩具、幼儿活动场地、幼儿园外墙饰等,这些区域和设施的设立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富有创意的户外学习和游戏环境,符合政策与幼儿成长需求,值得幼儿教师(以下简称教师)深入研究。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意义

户外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幼儿的智力、心理与品德等方面发展有深远意义。简而言之,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健康幼儿的身体与心理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在教育中通常需要以环境为支撑,才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观念[1]。例如教师在自然环境创设中帮助幼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在享受自然中陶冶情操、舒缓紧张心理、正确认知自我,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加之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攀爬、骑行等,都是锻炼身体的项目,对增强幼儿的体能大有裨益。不同户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各有差异,但是都对健康幼儿的身心有积极影响。

(二)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符号,户外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语言交流机会,可锻炼其语言能力;户外活动需要幼儿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对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精神颇有助益;礼仪文化是现阶段教育部门重点强调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谈吐、待人接物、礼节等,这些都可在具体的活动中渗透,让幼儿掌握育人交往的基本形式。人际交往是人生必修课,幼儿处于教育第一站,理应学会传统礼仪,在主动践行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期以户外活动为主,可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他人的认可。

(三)培养幼儿实践创造能力

户外环境创设通常包括丰富的材料,需要幼儿自主创造,发挥自己想象力,在实践创造中展示思维成果。如在建构区域内,需要幼儿结合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展开创造,在创造中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2]。在自然环境利用中,需要幼儿将生活中的垃圾变成工艺品,在手工制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设户外环境无疑是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对开发其思维潜能与培养实践创造能力有深远意义。

二、户外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是特殊的群体,教育多以活动为主。户外环境与室内环境不同,给予了幼儿更加广泛的游戏空间。从现阶段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分析,依然面临两方面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问题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户外环境创设以培育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为主,重在开发其思维潜能,在实践创造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适当指导,助力幼儿完成项目。但是部分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意识、语言能力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在户外环境创设中有所局限,尚未开发幼儿的天性。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参与度较高;为避免幼儿出现动手的情况,过分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3]。在局限的环境中活动,幼儿的天性难以展示出来。如此一来,户外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仅体现在趣味性方面,教育方面或面临一些问题。加之幼儿自身对活动的认知不足,将活动视为娱乐方式,很难与教育结合起来,导致户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二)户外环境创设问题

户外环境创设设计多方面,如材料投放、场地选择、程序设计、区域划分等,都是教师的环境创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部分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多以传统游戏项目为主,材料投放缺乏创造性、环境布置缺乏新颖性,导致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究其原因,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尚未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未能体现幼儿园的活动特色[4]。部分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多以主观意识为主,缺乏对幼儿的关注,违背了人文教育理念。户外环境创设关系着教育成果,好的环境更有利于教育元素的融入,在新理念、新政策的要求中,传统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三、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策略

户外环境创设对场地、材料等方面均有要求,“有意义、有意思”的户外环境更需要教师加强研究,从趣味性与教育性两方面出发,探寻科学有效的环境创设策略。接下来以上述问题为参考浅谈如何在改革创新中体现户外活动的教育价值。

(一)按照幼儿喜好创设环境,体现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富含趣味且具备教育意义的户外环境创设应遵循游戏化、生活化与自然化原则,并且以幼儿为主体,构建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体现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符合幼儿活动需求的户外资源广泛,教师可按照需求构建场地,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道德、健康、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交通骑行区域环境的创设可增强幼儿的交通意识,维护人身安全。教师可设置坚硬的车道和交通警示牌、符号、路障、红绿灯等,模拟社会交通环境,讲解交通规则。幼儿在骑行区,看到红灯应即可停下、黄灯短暂等待、绿灯在确定安全之后即可通过。一些限速、加速与减速的标识,或者前方施工、前方学校等标识,都需要幼儿在交通骑行的过程中铭记在心。为增强环境创设的趣味性,教师可带领幼儿制作标识、在合适的低段设上减速带,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交通规则的掌握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其规则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作用。

微地形山坡区域环境的创设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微地形”是指所使用的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在人工改造中模拟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与地域规律,实现自然环境的构建[5]。教师可按照自然环境设计多组大小各异的地形山丘,在山丘附近配备树木、花草、沙地、小桥、池塘等,加深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一片嫩芽、一粒沙土,都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高度差较大的凸地形可满足幼儿的攀爬需求,教师可根据坡度设计一些攀爬障碍。为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可修建运动草坡、木梯等,增强幼儿攀爬的乐趣。

在户外环境创设中,教师还应根据当地特色打造独特性的户外环境,体现园内户外环境创设的特色,帮助幼儿学习当地文化。如当地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等,都可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户外环境创设中,彰显人文特色,助力幼儿家国情怀得以形成。

(二)按照幼儿户外活动表现,适当增加和删减材料

材料是为了户外活动顺利开展服务的,适当投放材料是体现教育意义的关键一环。户外环境创设通常具备明确的主题,但是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的需求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材料,或者清理一些不需要的材料,尽可能使活动过程更加和谐,为幼儿的交流、合作提供宝贵资源。材料的增加与删减需要倾听幼儿的意见,再结合教师的观察完善优化。材料的投放为教师的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是体现活动意义的基础条件。

以微地形山坡为例,前期投放的材料有轮胎、木梯、木箱等,都是为了让幼儿顺利攀爬。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尝试徒手攀爬,有成功登顶,也有中途放弃的。在幼儿“各显神通”之时,班级的睿睿提出怎样能将山坡变成平路,或者让山坡的幅度更加平缓呢?为了让他们玩得更加尽兴,笔者又准备了木墩、木板、绳子等材料,让幼儿小组合作,思考更好地攀爬方式[6]。在新材料的投放中,笔者看到班级的晓晓与睿睿合作,在低洼处放置一个木墩,将木板一边搭在木墩上用绳子固定,一边则是搭在缓坡处,制造了一个攀爬的桥梁,既能顺着木板走到半坡处,又能顺着木板滑下来。在睿睿与晓晓的成果中,笔者鼓励班级更多幼儿积极创造,寻找科学有效的攀爬方式。部分喜欢徒手攀爬、挑战自己的幼儿,笔者撤掉了一部分障碍物,为他们留有充分的攀爬空间。对徒手攀爬的幼儿、轻松应对障碍物与积极创造的幼儿,笔者都给予了鼓励与表扬。

在增删材料时,笔者还观察幼儿在活动的表现,根据需求渗透相关心理知识,健康幼儿心理状态。如小谢在初次徒手攀爬时,不敢迈出第一步,此时笔者以经典人物鼓励他,将孙悟空灵活轻巧、随机应变作为教育案例,让小谢想象自己是一只灵活的猴子,遨游于天地之间。小谢在多次尝试之后,终于顺利登顶,还像班级其他幼儿讲自己的方法,像极了一个“小先生”。晓晓和睿睿在合作中出现了争吵,甚至不愿意和对方一组。笔者引导双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睿睿希望用绳子固定,但是晓晓觉得多余。此时笔者渗透了安全知识,让晓晓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双方相互道歉、继续合作,才顺利完成了“木板搭桥”工程。

(三)结合户外活动教育成果,科学规划后期创设方案

户外环境创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为确保创设的环境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学习需求,教师应不断反思、实践、创新,形成教育闭环。在成果反馈方面,需要教师制定调研报告,归纳幼儿的意见,如材料问题、活动项目、环境布置、游戏方式等,并结合幼儿的意见重新规划后期教育方案,尝试将五育内容渗透其中,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举例来讲,在完成微地形山坡或交通骑行区域活动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清理场地垃圾,与工作人员、教师合作,整理一些简单的设备,在劳动中感受环境创设的不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根据情况渗透了德育教育,如小谢在攀爬过程中的恐惧心理、睿睿和晓晓在吵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融入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德育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五大领域,教师还应思考是否将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其中,对幼儿学习与生活是否有帮助

[7]。将游戏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总结其中的不足,并在后期环境创设中改善优化,确保户外环境创设满足幼儿的教育需求。

为增强环境教育效率,教师应构建家园协作机制,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多带领幼儿挑战自己,培养其永不言败、艰苦奋斗的精神。如登山、郊游、劳动等,在具体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礼仪文化等,让幼儿从小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多主体教育为环境创设奠定了基础,在众人合力中,户外环境创设更具教育意义[8]。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对其生活习性与性格品质完全了解,可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创设提供参考,力求做到户外环境创设符合每一个幼儿的活动需求,体现户外活动的趣味性与个性化特点。信息化背景下,户外环境创设的多样性、开放性与先进性充分体现。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将现代科技引入户外环境创设中,如“VR技术+运动”“电子攀爬”等,力求为幼儿打造立体化的活动环境。幼儿园在户外环境创设中,应尝试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科技、兴趣与教育于一体的运动场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科技的运用是推进发展的动力,教师在后期活动设计中,应借鉴成功的活动经验,将其与户外活动的组织结合起来。除了自主创设环境之外,还可利用天然资源,如带领幼儿前往自然界,在确定安全的基础上让其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亲身经历中培养其敬畏自然的意识。此外,教育部还应倡导区域幼儿园合作,定期交流教育经验,将优质的活动素材保存下来,在资源互换与共享中丰富各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力求为幼儿打造一个新颖有趣的活动空间,为教育任务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邵园园.幼儿园安吉游戏户外环境的创设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4,(24):112-114.

[2]杨怡宁.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中自然元素的应用[J].家长,2024,(09):171-173.

[3]刘颖丽.聚焦观察,创设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J].师道,2024,(07):29-30+40.

[4]束云霞.儿童视角下户外环境创设研究[J].儿童与健康,2024,(06):30-31.

[5]李应群.试论如何创设与活化幼儿户外运动环境[J].新课程研究,2024,(17):107-110.

[6]马仕梅,杜学元.优化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思考[J].林区教学,2024,(05):120-124.

[7]姚星刚.大班幼儿视角下户外体育游戏环境创设[J].亚太教育,2024,(10):79-81.

[8]杨怡宁.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中自然元素的应用[J].家长,2024,(09):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