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一、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几种典型模式
1、“顾客导向”模式的典型城市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这种模式的显明特征是,把政府与市民的关系准确定位,确立了市民的“主权者”地位, 把公共服务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市民是“消费者”和“顾客”,政府是服务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而树立了“市民至上”、“市民就是上帝”的全新行政理念。
2、“公民参与”模式的典型城市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南京。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把政府工作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全程引入公民参与,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府,借助市长(局长)信箱、热线电话、领导接待日、设立投诉中心和《市民论坛》等多种形式与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赢得了公民广泛信任。
3、“规范化”模式的典型城市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成都。
这一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对政府行为实行了全方位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对行政审批、行政立法、行政收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优化服务流程,实行标准化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建立告知服务制、并联审批制、职务代理制、统一受理制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制度, 推行“社区工商”、 “警察开放日”、“维权示范村”等。香港、南京、成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尽管不同,但是他们都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都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指导仍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主权意识的增强,社会要求政府提供相应服务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目前,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服务型政府的界定,侧重于在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而在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其基本特点、根本任务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分歧。对有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后,效果如何,经验教训,如何改进以及从某个案例出发去探讨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这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体制建设滞后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府观念和进行体制的创新。许多地方实行的“政务超市”等管理形式的创新和政务流程的再造,在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民服务等方面收效很大,但在观念更新、制度供给和体制创新上还存有许多缺憾。这些形式办理的业务更多是局限在基层,局限在与群众相关的具体事务操作上。群众来办事,前台工作人员更多的只能提供常规性咨询服务,无法决策,致使群众来到政务大厅依然办不成事,效率不高。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应该是以公民为焦点的,建立政府依公民意志而行动,公民向政府问责的制度。只有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才抓住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
3、机制不够完善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是民主制度建设还需加强。目前我国的国情要实现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还不现实,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绩效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地方领导的绩效考核、职务升迁任免主要还是上级说了算,致使各级政府领导眼睛只盯住上级,而不能真心实意地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是重大决策论证、专家咨询、听证制度不够完善。对此,不少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很多还都流于形式。四是政府的责任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各政府部门互相扯皮,争功夺利。
4、服务理念尚未完全形成
树立以公众为导向、以提高效率和效能为原则的服务理念,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但有些地方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服务理念并未真正形成,具体表现在:官本位、权利本位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未能较好地将民本位、社会本位牢固地放在执政的首位;政府的行政行为依然以管理和控制为主,忽视了政府工作的服务性;政府官员大都自觉不自觉地以社会的主宰者自居,将行政管理视为行政监管、行政管制。这些现象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官员还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5、政府决策力执行力不够强
我国公务员整体素质还不高,决策能力和执行力还不强,不能适应服务型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比如:领导职务类公务员的民主决策意识不强;执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往往会受到上级领导、亲朋好友等外界阻力的影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欠缺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决策方案实施之后对实施方案后果的跟踪反馈不够等。因此,政府公务员必须真正解放思想,切实提升决策、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路径思考
1、全面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探索新时代政府改革新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全面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还要实现“政府再造”。政府应当成为为市场主体和全社会服务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能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而不是一般性的政府职能调整,而是一场深刻、作用重大的“政府革命”。这场“革命”,对于抑制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快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有效政府意义重大而深远。
2、构筑相应的动力机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最关键是要实现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构建一套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动力机制。一是要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制定完善的职业伦理规范,确立把公民利益的实现是公务员的最高价值追求。二是要增强政府合法性认识。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应主要来自于公民对其政绩的认同,政府要把公民的利益放在其执政的首位,真正为公民提供所需要和满意的服务。三是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真正践行“公民本位”的地方政府和公务员要大力进行表彰和宣传。同时,对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先进人物要大张旗鼓地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并在个人职位的升迁、职级的晋升等要给予倾斜。
3、扩大公民民主参与权
公民利益的实现是服务型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要真正了解公民的利益需求,就必须有公民对政府管理过程的全程参与和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只有公开与透明,才有利于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听证制度。要问政于民、决策于共、行政于合、监政于公,形成“以权利约束权力”的监督机制,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要在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绩效评估和问责等环节中引入公民的参与,并尽可能地使公民的这种监督地位制度化。
4、树立正确的服务行政理念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树立起真正的服务理念,一要把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天职。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公民提供服务,树立了“公民至上”的行政理念,公民的需求是自己一切行为的依据。二要贯彻平等原则。政府服务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无特权的、无偏私的。不能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就丧失原则,为其提供便利,享受特殊服务。四要建立服务问责制。当政府没有达到其承诺的服务标准或没有使公民满意时,政府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追究机制应该是方便、快捷、安全的。
5、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直接由公务员的观念、作风和能力水平来决定。要在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提升能力、改进政风等方面,来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要防止出现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的非正常现象,进而导致滥用权力、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问题产生。坚决制止“管理就是收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怪现象的发生。要大力加强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教育,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克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