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类型与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1
/ 2

浅谈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类型与实践路径

李杨   赵珍伟    韩震    曹露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600

摘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推动特色产业运营与区域综合开发相融合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本文旨在探讨EOD模式的核心内涵、发展历程、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类型;实践路径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此,EOD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一、EOD模式的核心内涵

EOD模式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构建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之上,同时依靠特色产业运营作为支柱,并以区域综合性开发为实施平台。该模式采纳产业链拓展、协同经营及复合开发等形式,旨在内部化生态环境改善所衍生的经济价值。其核心理念可精炼概述为“五位一体”策略,涵盖了生态先行、产业联动、创新驱动、综合管理及投融资扶持等关键方面[1]

图1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

(一)生态引领

EOD模式起始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透过全面性治理机制来增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品质,为特色产业发展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铺设优良基础。生态优先策略不仅致力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同时也强调构建产业生态与居住生态的平衡,旨在响应民众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追求。

(二)产业协同

EOD模式通过将公益性质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与高效益的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达成了产业间的协同增效。借助产业链的拓展及联合经营模式,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特色鲜明的产业项目实施一体化策略,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

(三)创新开发

EOD模式着重于创新在项目实施进程中的中枢地位,通过革新项目开发方法、技术应用及管理模式,以期增强环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效能与经济效益。此外,该模式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投身生态环保项目,旨在推动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实践。

(四)综合运营

EOD模式着重于项目全周期的运营管理和整合,借助于科学的规划及精细化管理手段,保障项目实施进程中能实现预设的生态与经济成效目标。此外,强化项目后期的运维力度,以确保项目能够持久地发挥其效益作用。

(五)投融资支持

EOD模式经由创新的投融资机制途径,吸纳了社会资金与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之中。通过融合政策导向与市场化运营的手段,扩展了项目融资的多元化路径,减轻了政府财政直接投入的负担,旨在促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EOD模式的发展历程

自2016年始,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一种名为EOD(生态环境导向型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的模式逐渐在政策领域获得支持与推广。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融合了生态保护理念与经济开发实践的发展策略,着重强调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将保护自然环境置于首要位置。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手段,EOD力求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实现两者利益的最大化共赢[2]

图2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关系

2018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正式颁布,EOD模式被纳入国家政策体系的范畴。该政策文件强调了创新环境保护机制的重要性,鼓励发展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为EOD模式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实施导向。

直至2020年9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标志着以EOD模式为导向的试点实践正式启航。该文件旨在借助试点项目的实施,探究EOD模式在多样地域及不同情境下的应用策略与成效,为后续的广泛推广奠定经验基础。

至今为止,EOD模式的试验性实施已收获丰硕成果。目前,已有两个批次合计94个项目获得征募与审批,这些项目遍布多省且涉及多样化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领域。这些试点项目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驱动绿色技术革新、增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效能等方面也实现了显著进步。

EOD模式的实效应用案例,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开辟了新视角与策略。它不仅在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长期冲突上展现出积极效用,而且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建设蓝图提供了坚实的基石。随着试点项目持续深化与宝贵经验的累积,EOD模式预料将在全国层面实现更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为中国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构建增添更强动力。

三、EOD模式的实践路径

图3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践路径

(一)科学规划,生态优先

在启动EOD(生态导向发展)项目之前,实施周全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是必要的步骤,旨在确保项目进程中生态优先原则的实质性贯彻。这涵盖了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发展潜力的全面评估,以及清晰界定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为项目的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生态系统承载力及恢复能力的维度,力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此外,增强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亦是规划的重点,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复兴湿地等手段,提升生态系统的综合效能与长期稳定性。

(二)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相关产业的高效整合,构成了EOD模式的一项关键使命。该过程涉及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及实施联合经营模式,促使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特色鲜明的产业项目深度融合,从而达成产业间的协同增长。举例来说,可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与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共创地域性绿色产业体系。此外,着重于孵化新兴领域及绿色经济板块,驱使区域产业构造向更高级形态演化,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铺路。除此之外,借助政策扶持与市场化激励策略,引导企业采纳环保技术及绿色制造流程,加速产业绿化转型的步伐[3]

(三)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构建创新的投融资机制是确保EOD模式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支撑。该机制融合政策引领与市场化运营策略,旨在吸引社会资金及金融机构投身于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资体系,减轻政府财政直接投入的重负,增强项目的长期运行潜力与市场导向特性。具体实践中,可探索设立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创立生态环境项目专项投资基金等举措,为项目开辟稳固的资金流渠道。此外,推广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应用,激励私营领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构筑风险与收益共担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提升项目实施效能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精细管理,确保成效

强化项目执行阶段的精细化管控措施,确保项目遵循预设目标及计划有序推展。系统构建项目监督机制,定期审视项目进展并开展评估工作,迅速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比如,可融入项目管理软件及信息系统运用,实现项目进度与质量的实时监控,保证所有任务按时达成。此外,加大对项目后期维护与运营的关注力度,确保项目效益的持续释放。例如,建立持久性的生态系统监测架构,周期性评估生态修复成效,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以保障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及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EOD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环境治理模式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产业融合、创新机制和精细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资金筹措难、项目实施难和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未来应继续加大对EOD模式的政策支持和推广力度推动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敏俊,陈岭楠,赵云皓,卢瑛莹,贾颖娜,王金南.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2024,16(02):5-14.

[2]刘源,孙雪妍,白雨鑫.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投融资模式创新需求[J].中国环境管理,2024,16(02):15-23.

[3]张亮.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4,17(0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