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103199207223623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管理问题,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解决传统管线布局混乱、维护困难等问题。首先从规划原则、设计要点、建设管理模式、运营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为本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规划原则;建设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城市空间压力的重要途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实现了管线的集约化、综合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线布局混乱、维护困难、占地多等问题。因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原则
1.综合原则:综合原则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基础。它强调在规划初期就必须全面考虑各类市政管线的需求,包括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确保所有管线都能被纳入综合管廊的规划中。通过综合规划,实现管线的集中管理,减少管线在城市地面和地下的无序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整洁度和利用效率。
2.长远原则:长远原则要求规划者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不仅要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扩张和管线增容的可能性。在规划过程中,应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未来管线的增设和扩容,避免频繁开挖和重建,降低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长远原则还体现在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预见性应用上,确保管廊建设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3.相结合原则:相结合原则强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应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与地铁、道路、地下街等项目的建设相协调,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可以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地下空间的整体效益。同时,相结合原则还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4.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的重要保障。在规划阶段,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管廊的断面尺寸、结构形式、管线布置、附属设施配置等方面。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确保管廊的施工质量、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此外,标准化原则还有助于推动管廊建设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要点
1.管廊断面设计:管廊的断面设计是管廊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管廊的容量、施工难度及运营成本。常见的断面形式包括矩形、圆形及马蹄形等。矩形断面便于管线布置和检修,但施工难度较大;圆形断面则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抗渗性能,但管线布置可能受限。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管线种类、数量、未来扩容需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提出合理的断面尺寸和布局方案。同时,应确保断面设计能够满足管廊的通风、排水、照明等基本要求。
2.管线布置原则:管线布置是管廊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在布置过程中,需遵循管线间的相容性和排斥性原则,即相互无干扰或干扰较小的管线应尽量靠近布置,以减少空间占用和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还需考虑管线的维修空间、安全间距及未来扩容的可能性。对于特殊管线(如高压电缆、燃气管道等),需采取额外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管线布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或增容。
3.附属设施设计:附属设施是管廊正常运营和维护的重要保障。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检修口、吊装口、监测系统等的设置。检修口和吊装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管廊的长度、管线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检修频率等因素确定,确保能够方便地进行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监测系统则包括环境监测(如温湿度、气体浓度等)和管线状态监测(如泄漏检测、压力监测等),以实现对管廊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线状态的及时预警。
4.荷载与结构设计:管廊作为地下构筑物,需承受来自地面的覆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可能的车辆荷载等。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进行详细的荷载分析和验算,确保管廊的结构安全。结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同时,还需考虑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对结构的影响,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耐腐蚀、耐磨损、抗渗性能好的材料,以提高管廊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
1.建设管理模式: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应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建设管理模式。政府应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和协调监督的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益。多方参与则意味着需要集合设计、施工、监理、管线单位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管廊建设。这种建设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合力,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2.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管廊建设管理的核心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和质量标准,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秩序和安全。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应实施旁站监理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应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
3.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管廊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保障管廊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筹措、使用和监管机制。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充足。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和计划执行,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防止资金挪用和浪费。同时,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和分析,为后续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等关键环节,为未来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面对城市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深化研究、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推进科学、高效、安全的管廊建设,并加强多方合作,共同促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晔.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3):130-131.
[2]陈清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智能城市,2021,7(03):101-102.
[3]刘亚峰,董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技术要点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