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宝鸡市
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也浪费了农业资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保护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倾向于选择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本文分析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引言: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现代化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加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缓解农作物种植对农田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粮食产量,进而使我国现代化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1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农业栽培技术水平
中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是经济体系的支撑力量,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户对于绿色农业等理念缺乏一定认知,在农作物栽培中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得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降低了农作物品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转变农户对无公害栽培的认知理念,对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有着推动作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不仅能提升农作物产量,也能提高农作物品质。
1.2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农作物生长基础是生态环境,农作物与土地、微生物、植物会形成生态圈,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中,过度使用化肥、药剂等有毒物质,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利于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作物生产的协同发展。
2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原则
2.1全程系统化原则
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过程中,从农作物种植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通过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来最大程度的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因此,进行合理、高效、科学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保证生产、运输、流通各个环节的规范运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实现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2.2技术标准化原则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种植经验与科学实践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最为精确、科学的种植技术。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优质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使栽培出的农作物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不严谨的种植方式以及不规范的生产流程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销售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2.3生产有序化原则
很多农作物都可进行无公害栽培,但由于当前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农作物的生产中并不能应用上无公害栽培技术。若执意使用不完善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反而会使农产品的品质受到影响,这也违背了我们研发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初衷,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中,对于无公害栽培技术的选用一定要慎重,应根据原有种植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的成熟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确保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活动的有序开展。
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
3.1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在深入开展无公害农作物重点品种栽培技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完善的无公害农作物重点品种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一是要紧密结合农作物重点品种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并启动与农业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并利用此履行农业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法律行为规范的载体。有效的管理约束,从而有效优化和提高无公害农作物重点品种栽培技术工程管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要逐步明确各级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职责和技术管理权限,切实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和制定良好的管理条件。三是要不断优化和提高无公害作物重点品种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加大对无公害作物重点品种栽培技术管理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3.2积极落实田间管理
在无公害作物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全过程中,每个管理环节的控制对最终作物种植后的效果都有重要影响。一旦某个环节突然出现污染问题,后期的补救施肥很难完全弥补损失。因此,技术人员在田间种植农作物时,应坚持耐心细致的工作原则,在田间前期进行科学管理。尤其是大田作物收获出苗后,要重视田间检查和田间苗木管理,杜绝作物苗木生长不良、抗逆力弱的现象,保证田间作物苗木的完整。除上述田间病虫害早期防治外,还应注意田间管理不同阶段的污染防治措施,科学合理用药,统一防治污染。积极探索运用多种农业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提高田间病虫害污染防治综合有效防控水平。田间收割作物后,应注意确保田间干净,无杂物,可在下一次种植时同时使用,还可作为一些病虫害植物的专用有机肥,提高田间土壤中有机有害物质的有效含量。
3.3控制农药使用
由上文可知,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农害问题的出现,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不利于向外流通和销售。因此,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遵循预防为主,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积极采用多元化防治措施,即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以此来有效应对病虫害问题。物理防治:在选种时,对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予以优先考虑,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生物防治:也就是对于农作物中常见的病虫害,利用其天敌来进行应对。在病虫害问题严重,不得不使用农药进行杀灭时,应优选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对使用量进行合理控制。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因此,农业相关部门应采用专业仪器对当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农民,使其做好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面积传播和蔓延,以免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3.4加强水肥管理
就无公害栽培而言,肥料和水的质量与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同时也对农田的灌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农田灌溉工作当中,种植人员需要对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其中,水肥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对无公害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的水肥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在施肥阶段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遭到污染与破坏,进而对整个农作物种植的质量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就无公害栽培技术而言,水肥管理始终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种植人员应该对这一工作内容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
结语:综上所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将可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的因素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发展目标,切实保证农作物的绿色生态性,有力的促进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蔺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民,2020(5):53.
[2]盖琳.浅析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1(1):50-51.
[3]陈志刚.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