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中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手术期间患者的体温管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术室温度管理与低体温预防密切相关,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麻醉药物代谢异常等。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核心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是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术中低体温(定义为核心体温低于36°C)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手术并发症,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因于以下几点:
麻醉影响
全身麻醉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患者的自主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此外,麻醉药物还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体表散热,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局部麻醉虽然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较小,但长时间暴露在手术室环境中仍可能导致低体温。
手术时长与创口暴露
长时间的手术增加了患者暴露于冷环境中的时间,尤其是开腹或开胸手术,体内组织暴露于空气中会加速散热。手术时间越长,低体温的风险越高。
输液与血液制品的使用
手术过程中,大量输注常温或低温的液体、血液制品,会直接降低患者的核心体温。未加热的输液和输血产品温度通常低于患者的体温,导致体温下降。
手术环境的影响
手术室内空调系统、湿度控制等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患者的体温。冷空气流通可能增加患者的散热,特别是在患者皮肤暴露的情况下。
二、术中低体温的预防策略
为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手术室温度管理应与其他辅助保温措施相结合,确保患者的核心体温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策略:
手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应评估患者的基础体温,并根据其体质、年龄及手术类型,制订个性化的体温管理方案。对于年老体弱、低体重及基础体温偏低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术前保温措施,如术前使用加热毯或加热衣物,避免术前因环境温度下降而导致体温降低。
手术室环境温度控制
手术室温度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长时间手术或暴露面积大的手术,如腹部手术,手术室温度宜调高至20°C-23°C,并配合其他保温措施。此外,手术室内的湿度控制也应得到关注,湿度过低会增加散热,应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
使用加热设备
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加热设备来帮助患者保持体温,如加热毯、加热气垫、加热手术床垫等。加热毯通常覆盖在患者的身体表面,帮助减少体表散热。而加热气垫则通过温暖的空气流动,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这些设备的温度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避免过热或不足的保温效果。
加热输液与血液制品
术中输液、输血时,应使用专门的加热器来确保液体温度接近患者的体温(37°C左右)。对于大出血手术或需要大量输液的手术患者,液体加温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加热后的液体不仅能避免体温急剧下降,还可减少液体输注带来的寒战和其他并发症。
减少患者暴露面积
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皮肤暴露面积是有效的防寒手段之一。对于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应用手术单或加热设备进行遮盖,尤其是头部、四肢等散热较多的区域。使用隔热布和加热毯也有助于保持体表温暖。
术中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核心体温,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包括鼻咽温度探头、食道温度探头和膀胱温度探头等。通过连续监测,可以根据体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加热设备或其他保温措施。
三、术中低体温的管理与处理
尽管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患者仍可能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在此情况下,及时处理和恢复体温显得尤为重要。
发现低体温的临床表现
术中低体温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心率下降、血压偏低、寒战、代谢酸中毒等。对于较严重的低体温,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麻醉苏醒延迟、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因此,术中监测体温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做出诊断。
低体温的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术中低体温,应立即采取积极的复温措施。首先,可以增加手术室温度,减少患者暴露面积,并使用加热毯、加热气垫等设备提高患者体温。其次,输液应使用加热的液体,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温水浴或加热灯进行局部加温。此外,应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避免麻醉过深导致低体温加重。
术后体温恢复与管理
手术结束后,仍需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尤其是在长时间手术或术中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术后复温阶段,应逐渐降低复温设备的使用强度,避免过度复温引起的体温反弹。此外,手术后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代谢功能也有助于体温的稳定,如促进患者进食、鼓励早期活动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术中体温管理的方法和设备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新型保温设备和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的出现,使得手术过程中体温管理更加精确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