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人民医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200
【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多模式化护理干预方案下的效果。方法:以2024年1-10月为研究对象具体时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平均分配原则分组处理,其中20例纳入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剩余20例纳入研究组,实行多模式化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护理前,统计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后,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化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模式,可以全面照顾患者的身心需求,减少住院次数,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模式化护理;老年心力衰竭;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晚期的表现,病情呈逐渐恶化趋势。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减退和生理环境变化,治疗更具挑战性。加之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1]。针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单纯依赖手术和药物等传统治疗手段显然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除了关注生理层面的治疗外,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至关重要。现代医疗干预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化护理。现以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多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4年1-10月为研究对象具体时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平均分配原则分组处理(每组包含2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2-75岁,均值(68.49±3.57)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5例;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75岁,均值(67.45±3.52)岁,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心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严格控制水盐摄入,避免水肿加重;规律服用药物,如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以维持心功能稳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心脏造成负面影响;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研究组-多模式化护理:(1)营养干预: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将进行全面的机体评估,包括化疗后并发症观察、疼痛管理、出院后药物使用、居家注意事项和日常活动计划。同时,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方案,记录患者信息如性别、年龄、姓名、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医护人员会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强调低盐低脂、清淡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多食蔬菜水果以促进肠道健康,避免用力排便加重病情。营养师将根据患者情况定制饮食计划,并可通过微信群与患者交流,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为老年患者特别关注胃肠健康,进行准确测量身体数据并检测营养情况。护理人员将监测患者饮食摄入量,根据个体状态调整计划,并通过开放式提问了解患者自我控制情况,使其了解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详细记录饮食情况并及时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营养状况。(2)社会支持: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组织等,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定期开展康复活动、心理支持小组等,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3)心理护理:患者常常面临慢性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4)饮食护理: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限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度进食引起心脏负荷增加。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材、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盐食物,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1.3观察指标
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评分标准50分,>50分说明焦虑情况严重,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焦虑程度轻;另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评分标准53分,>53说明抑郁情况严重,分值低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轻。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表格整理,采用SPSS24.0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良情绪
表1示,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后,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
表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对比()
组别 | 例数 | SAS(分) | SDS(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20 | 53.46±2.79 | 23.14±1.32 | 53.69±3.49 | 25.17±2.23 |
对照组 | 20 | 53.49±2.84 | 31.26±1.93 | 53.72±3.55 | 33.56±2.76 |
t | -- | 0.033 | 15.530 | 0.026 | 10.574 |
P | -- | 0.973 | 0.000 | 0.978 | 0.000 |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满足身体需求的状态,通常由心脏肌肉受损或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心力衰竭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心脏疾病进展的中后阶段,多数由左心衰引起,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中老年人群是易患者,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需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选择在家休养,但缺乏专业医护人员陪伴,护理服务难以保证连续性。医护人员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便于掌握基础信息和联系方式。出院前,护理人员提供化疗休养手册,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科学饮食。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预防营养不良,增强机体免疫力。心理师提供心理服务,帮助患者面对压力。癌痛专家提供疼痛管理服务,缓解身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中采用多模式护理,护理人员将充分了解药物副作用后,并准确引导患者用药,以减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后,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多模式化护理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分析原因:常规护理重点关注饮食和心理干预,而多模式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食物和促进肠道蠕动的饮食,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情绪状态。利用网络平台传递疾病知识,及时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效率,监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相比之下,没有家属参与的护理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康复。
综上所述,多模式化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于月辉,王晓昕,王小溪,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924-1927.
[2]郑玲,黄丽云,田明珠.多模式化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