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 内蒙古浩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014100
摘要: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灌区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模式展开研究。在分析节水灌溉技术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提出了灌区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微灌、信息化监测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灌区节水管理的模式创新,分析了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市场化运行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最后,提出灌区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模式应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等原则,并从加大节水工程投入、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加强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建议。
关键词:节水灌溉;灌区;管理模式;参与式管理
1. 灌区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1 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需要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用水量大但效率不高,节水灌溉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用水压力,为工业和生活用水腾出空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节水灌溉通过减少输配水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等措施,在现有农业用水量下可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复种指数,对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积极作用。
1.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粗放用水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地下水超采、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节水灌溉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可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遏制地下水位下降趋势;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有利于抑制土壤盐分聚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于修复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灌区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
2.1 输配水系统节水技术
灌区输配水损失大是制约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之一。渠系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是降低输水损失的有效措施。渠道衬砌防渗材料从早期的砖石混凝土,发展到现在的薄膜衬砌、喷涂防渗等新型环保材料,大幅度提高了渠系防渗质量。管道输水克服了渠道输水损失大、通水能力不足等缺陷,正在大型灌区推广应用。管道输水系统的布局设计、管材选择、施工工艺等是保障输水效率的关键。
2.2 田间灌水技术
喷灌和微灌是田间节水灌溉的代表性技术,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喷灌利用可移动或固定管道及喷头,将灌溉水喷洒到作物和土壤表面,实现定量、均匀灌溉。微灌则是在作物根部的局部土壤湿润区域,通过管道和滴头进行少量高频灌溉,较喷灌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率。喷微灌的关键在于喷灌设备选型、灌溉时间和定额控制、灌水与追肥的优化配合等。随着智能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可远程控制的智能化喷灌微灌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农田灌溉的自动化水平。
2.3 灌溉信息化监测技术
信息化是灌区节水的重要技术手段。典型做法是在灌区布设各类传感监测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灌区水量调配、渠道流量控制、田间用水管理的量化和可视化。例如,土壤水分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作物需水状况,配合闸阀、井房远程控制设施,可实现精准灌溉。近年来,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在灌区信息化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可及时获取灌溉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等数据,为节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3. 灌区节水管理的模式创新
3.1 建立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新机制
灌区是农民用水的主体,节水管理应充分尊重用水户的主体地位,建立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灌区用水协会等农民用水组织,发挥其在节水管理中的自治功能;二是通过制定灌区用水章程等形式,明确用水户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创新节水服务方式,采取用水定额管理与计量收费相结合等灵活措施,引导用水户自觉节水;四是健全用水民主议事和监督机制,保障用水户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2 创新节水灌溉工程运营管理体制
传统的政府统管模式在工程产权明晰、节水投入、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应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灌区工程运营新模式。在灌区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可采取政府和用水户共同出资、按股分红的股份制管理模式,激发农民参与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内生动力。针对大型骨干工程,可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政府特许经营下实现灌区工程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市场化运作。
4. 推进灌区节水灌溉的对策建议
4.1 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农业发展正从追求单纯产量提升向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节水灌溉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应把节水灌溉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顶层设计和督促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节水灌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为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2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当前,我国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供水保障能力和节水效果有待提升。应围绕补齐灌区工程短板、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灌区新建与配套改造中,要把节水作为首要任务,优先发展管道输水、喷微灌等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同步建设灌溉信息化监控体系。既有灌区要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化改造,重点解决建筑物老化失修、渠系防渗性差、计量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
4.3 健全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工程管理养护滞后已成为制约节水灌溉的瓶颈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按照"事权财权平等"原则,加大对灌区节水工程运行维护的投入力度,将管护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护主体,制定可操作的管护标准和规程。积极推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新型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灌区节水工程管护。完善工程产权制度,落实工程运行效益与管理主体利益挂钩机制,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4.4 强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用水户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要整合现有农技推广体系、水利技术服务体系资源,健全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加大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立足灌区实际,因地制宜确定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推广新路子。加强科技人员与农民的互动,通过田间学校、水利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节水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用水户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苏小贤. 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J]. 水上安全,2024,(16):74-76.
[2]陈俊. 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水上安全,2024,(14):70-72.
[3]闫苏予,苏昆琨,闫倩倩,张世安.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2024,(07):32-34.
[4]范琳.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J]. 水上安全,2024,(13):71-73.
[5]毛瑞普,秦浩然. [J]. 工程建设与发展,2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