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习惯致睡眠障碍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5
/ 2

不良生活习惯致睡眠障碍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王毅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研究不良生活习惯致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策及分析其效果,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方法:选取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包括制定个性化睡眠计划、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用焦虑和抑郁量表评估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为对照组睡眠质量80.2±0.0,实验组93.0±0.0;对照组心理状态6.5±0.3,实验组2.4±0.2,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障碍,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策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今后护理工作应重视不良生活习惯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关键词:不良生活习惯;睡眠障碍;护理对策;效果

引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增多,而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正成为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在晚间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使得人们养成了熬夜、加班的习惯,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睡前摄入过多咖啡因或刺激性食物,也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睡眠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能够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维持情绪的稳定。因此,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障碍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同时也为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在20岁至55岁,平均年龄为45.6±3.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22岁至56岁,平均年龄为46.2±3.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一般的健康指导和睡眠卫生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1.个性化睡眠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睡眠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睡眠计划。包括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等。2.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因睡眠障碍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睡眠问题,调整心态。3.健康教育:开展关于不良生活习惯与睡眠障碍关系的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危害的认识,增强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动力和决心。

(三)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及相关问题的自我报告工具,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效率等指标。通过该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以了解护理措施对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

2.心理状态评估:焦虑和抑郁量表(如HADS或BDI):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是否受到睡眠障碍的影响,护理措施后心理状态是否改善。通过这些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以判断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四)研究计数统计

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表1不良生活习惯致睡眠障碍护理对策效果分析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p值

睡眠质量

80.2±0.0

93.0±0.0

P<0.05

心理状态

6.5±0.3

2.4±0.2

P<0.05

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对策后,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长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同时,心理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

三、讨论

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障碍,个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睡眠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个性化睡眠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睡眠障碍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不良情绪,调整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睡眠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能够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危害的认识,增强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动力和决心。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向患者传授正确的睡眠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

四、结论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包括个性化睡眠计划制定、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更加重视不良生活习惯对睡眠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于娜,徐娟,白妍妍.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17):137-139.

[2]李文娟,李岩,张杰,安玉玲,薛建军.睡眠护理干预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24,19(07):864.

[3]张蓓,汤卫红,孙云飞.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30):126-129.

[4]何燕.骨科病人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