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模式实施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6
/ 2

行为干预模式实施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尹洁

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展开行为干预模式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手段与行为干预模式,观察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中各项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TG、ALT、AST等指标水平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G、ALT、AST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较优(P<0.05)。结论: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而言,给予行为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其健康行为。

关键词:行为干预模式;非酒精性脂肪肝;护理效果

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发于肥胖、喜食高热量食物的患者,其血脂水平较高,若疾病控制不佳会变成肝硬化,最终威胁到生命,对此还需积极展开系统性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来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探讨了行为干预模式实施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实验的114例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时间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之间,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盲抽完成。患者年龄均在47~63岁之间,病程最短2年、最长5年,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中位年龄、平均病程分别为36、21例(54.68±3.42)岁、(3.21±1.34)年与38、19例(55.19±4.05)岁、(3.65±1.2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在用药方面给予指导,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密切监测患者指标水平,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情绪安抚工作。

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模式,以此来提高护理的相符性与可行性,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健康宣教,因多数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甚微,而这也导致其整体依从性较差,在此还应当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常见不良事件等,着重强调各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其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二)行为干预前期,在行为干预前还需总结分析以往发生的不良事件,找出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此来预防此问题的再发生,同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明确计划:①饮食,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调节结构,以金字塔饮食健康框架做好进食规划的分配工作,可通过交换食物的方式保证饮食的多样化,控制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叮嘱患者需戒除烟酒[1]。②运动,应当以游泳、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方式为主,具体强度需是耗氧量的60%,每日1次,运动时间建议在进食后1小时,单次半小时左右,具体根据患者耐受力进行调整。③睡眠,为患者创设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叮嘱患者需11点前进入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在8小时左右,若患者入睡困难,可通过播放轻音乐、泡脚的方式辅助[2]。④用药,为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正确用法用量,并在外包装上做好标记工作,便于患者识别,告知患者切勿自行增减或停服药物。(三)行为干预的实施,在干预期间还需多鼓励患者,通过暗示引导的方式来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到坚持健康行为的关键性,告知患者需做好详细记录工作,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认真且详细的回复,为其答疑解惑。每周让患者进行总结,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弥补不足之处,切实提升干预效果。在患者出院后需定时回访,及时调节行为干预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3]

1.3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前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TG(甘油三酯)、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水平,以数据表示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②应用HPLP(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运动、进食、睡眠、用药等行为展开评价,单项分值为1~4分,分值≧3分则说明患者规律运动、科学进食、充足睡眠、遵医嘱用药,计算占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TG、ALT、AST指标水平对比

通过检测数据来看,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TG、ALT、AST指标水平相对较为均衡(P>0.05);但采取不同护理对策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G、ALT、AST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TG、ALT、AST指标水平比较n/%),x±s)

组别

n

TG(mmol/L)

ALT(U/L)

AST(U/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7

3.91±0.51

2.23±0.34

59.28±4.13

44.79±4.26

56.32±5.03

43.07±3.12

观察组

57

3.88±0.67

1.51±0.29

60.11±3.21

35.98±4.17

55.73±5.16

35.21±3.08

t

0.291

10.387

0.414

6.235

0.159

8.9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对比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将其对比后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格2所示。

2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n/%),x±s)

组别

n

规律运动

科学进食

充足睡眠

遵医嘱用药

对照组

57

46(80.70)

48(84.21)

44(77.19)

47(82.46)

观察组

57

54(94.74)

55(96.49)

52(91.23)

53(92.98)

X2

11.938

8.661

5.234

7.13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指的是除酒精与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致,一般是因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随着病情发展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促进肝脏严重及纤维化,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癌,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对此还需积极展开治疗。而根据研究表明,在治疗期间联合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通过饮食控制可在保证营养均衡性的同时减少机体血脂水平,而坚持运动训练可清除体内多余脂肪,调节脂质代谢,并且充足睡眠可保证肝脏的排毒与自我恢复,遵医嘱用药对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4]。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规律运动、科学进食、充足睡眠、遵医嘱用药等健康行为均较优,而且TG、ALT、AST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综上所述,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健康行为,对血脂水平的改善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博. 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血脂指标水平影响 [J]. 临床研究, 2021, 29 (11): 131-132.

[2]刘俊卿,叶建红,黄丽容,等. 健康教育结合行为干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 (19): 57-59.

[3]张英,王兰锋. 跟踪护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 (21): 4008-4010.

[4]白娜. 行为干预模式实施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 (35):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