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西药对脑血栓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7
/ 2

联用西药对脑血栓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研究

刘翠 李思思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  分析联用西药对脑血栓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 2022-12~2023-12脑血栓患者60例,因具体实施的治疗手段不同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3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结合阿司匹林;分析组30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比较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分析组NIHSS、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比对组,P<0.05。结论:  联用西药(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着积极性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NIHSS;联用西药;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血栓也称为脑血栓形成,是指脑部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脑血流阻塞,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细胞损伤或死亡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均为该病主要诱发因素,而疾病形成可导致患者突发性偏瘫或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觉障碍、头晕、眩晕及意识障碍[1]。临床对于脑血栓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单一用药对疾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达到综合、全面治疗可采用联合方案,比如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前者药物可达到降低胆固醇、抗炎、抗氧化效果,后者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再发生,两者联用可进一步稳定改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2]。因此,本文就针对脑血栓患者应用不同方案治疗,重点分析联用西药治疗效果与优势性。

1基础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22-12~2023-12脑血栓患者60例,因具体实施的治疗手段不同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30例,47-77岁,平均年龄(60.82±1.67)岁,男16例,女14例;分析组30例,48-77岁,平均年龄(60.87±1.68)岁,男15例,女15例;各组基线数据较比,无差异性P>0.05。

1.2治疗方法

先对患者进行溶栓、抗血小板、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确保患者内环境稳定;

比对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8)结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前者剂量为20mg/1次/d,后者药物剂量为200mg/1次/d;晚餐后30min服用,开展3个月治疗;

分析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5);前者剂量为20mg/1次/d,后者药物剂量为50mg/1次/d;开展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应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总分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为负相关。抽取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标本,应用血液黏度检测计对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进行测量,用毛细管式黏度机测量红细胞压。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统计对本文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安全性%表示,X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分析组NIHSS、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比对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组间NIHSS、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小组

例数

NIHSS(分)

全血高切黏度(mPs/s)

红细胞压积(mm/h)

血浆黏度(mPs/s)

全血低切黏度(mPs/s)

比对组

30

17.10±1.32

1.69±0.50

22.31±2.61

1.69±0.43

9.15±0.98

分析组

30

11.30±1.08

1.22±0.29

15.11±1.94

1.33±0.25

8.12±0.77

t

18.627

4.454

12.127

3.964

4.5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病理过程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并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血管内腔狭窄或完全堵塞,导致血流中断。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因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发生损伤或死亡,缺血区的脑细胞坏死,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和自由基,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临床对脑血栓疾病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应用率颇高,可改善神经受损程度,但此药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效果不理想。由于脑血栓疾病发生率递增,从而获得医学研究者的重视度,认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着积极性影响,但单一应用此药物效果不理想,可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3]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还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的损伤。同时。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稳定,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上P2Y12受体,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广泛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再发生,如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特别适用于有血栓事件高风险的患者。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能同时发挥降脂、抗炎、稳定斑块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综合提高对脑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再发率,减少复发性脑血栓的发生风险,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效果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牛静,孙金,张迪,等. 丹红注射液辅助西药对脑血栓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0):1930-1933,1848.

[2] 杨炜炜,马昊杰,王伟伟. 联用西药对脑血栓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2):158-161.

[3] 韦月. 通窍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3):9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