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物联网和GIS融合的变电智能运检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8
/ 2

浅谈电力物联网和GIS融合的变电智能运检系统

王缜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供电分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力物联网与GIS技术融合在变电智能运检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了系统架构,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巡检任务自动化等功能,提高了巡检效率和电网运行安全性。通过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物联网;GIS;变电运检;智能系统;巡检效率

绪论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变电运检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巡检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电网的需求。电力物联网与GIS技术的融合为变电运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构建基于电力物联网和GIS的变电智能运检系统,以提升巡检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 电力物联网与GIS融合的理论基础

1.1 电力物联网架构

电力物联网架构通常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等。网络层则负责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至数据中心或云平台。平台层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核心,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1]。应用层则是面向用户的,通过可视化界面、移动应用等方式,将分析结果呈现给用户,支持决策制定和运维管理。

1726120327269
图1 泛在电力物联网架构

1.2 GIS技术原理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GIS能够将表格型地理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并对显示结果进行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广泛,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均可涵盖,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等多种内容。

1.3 融合机制分析

电力物联网与GIS的融合机制主要体现在数据交互、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三个方面。首先,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GIS平台进行空间化处理,将电力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运行状态数据相结合,形成更加直观、全面的信息展示。其次,GIS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电力物联网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潜在的运行规律和问题。最后,两者在协同工作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电力物联网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GIS则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共同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这种融合机制为构建变电智能运检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 变电智能运检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架构设计

变电智能运检系统的架构设计需充分考虑电力物联网与GIS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通常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部署在变电站内的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电气参数、环境数据等信息。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或电力专用通信网,将感知层数据高效、安全地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集成大数据处理、云计算、GIS分析等关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智能诊断。应用层则提供用户交互界面,支持巡检任务管理、数据分析报告生成、应急指挥等功能,为运维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

2.2 功能模块划分

变电智能运检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划分为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巡检、故障预警与诊断、数据分析与报告、应急指挥等。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变电站内设备状态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智能巡检模块利用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结合GIS地图,实现变电站的自主巡检和远程监控;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块通过对设备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给出诊断建议和维修方案;数据分析与报告模块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支持对历史数据、实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类报表和图表;应急指挥模块则在紧急情况下,为运维人员提供快速响应和决策支持。

2.3 关键技术实现

关键技术实现方面,变电智能运检系统主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GIS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用于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GIS技术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支持设备位置定位、巡检路径规划等功能;大数据处理技术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则应用于故障预警与诊断领域,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提高故障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系统还需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3 系统测试与评估

3.1 测试方案设计

为了确保变电智能运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设计了全面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覆盖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巡检、故障预警与诊断等。我们采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模拟真实运行场景,验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此外,还设计了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以

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测试方案还明确了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2 测试结果分析

在数据采集与监控测试中,系统连续24小时稳定采集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共获取1440条数据记录,误差率极低,充分证明了系统实时、准确采集设备状态数据的能力,数据质量完全满足预期要求。

智能巡检测试中,通过设定巡检路线模拟巡检机器人或无人机在GIS地图上的自主巡检,系统实现了100%的巡检任务完成率,且路径规划迅速,平均不超过5秒,巡检过程无误。这一成果彰显了GIS技术在智能巡检中的有效应用,显著提升了巡检效率和质量。

在故障预警与诊断及性能测试方面,系统展现了良好的预警和诊断能力,但在高负载情况下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表现出一定的性能瓶颈。具体而言,故障预警准确率为90%,诊断准确率为80%,虽存在少数误报和漏报,但整体性能良好。同时,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并发请求下系统响应时间有所延长,提示我们需进一步优化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库查询策略,以增强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整体性能。

通过实施测试方案,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系统整体表现良好,各功能模块均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数据采集与监控方面,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并进行有效处理。智能巡检模块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巡检路径的自动规划和巡检任务的远程执行,提高了巡检效率。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识别了多起潜在故障,并给出了准确的诊断建议。然而,在性能测试中,我们发现系统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响应时间略有延长,需要进一步优化。

3.3 改进与优化建议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与优化建议。首先,针对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瓶颈,我们将优化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库查询策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其次,加强系统的安全性设计,采用更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3]。此外,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最后,建立健全的系统运维体系,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总结而言,变电智能运检系统在数据采集、智能巡检及故障预警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成效,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和准确性。然而,面对高负载场景,系统性能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算法、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并发处理能力,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毅,陈启鑫,张宁,等.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分析与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19,43(05):1575-1585.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9.0635.

[2]陈皓勇,蔡伟钧,陈健润.能量与信息融合的电力物联网技术[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1,49(22):8-17.DOI:10.19783/j.cnki.pspc.202163.

[3]齐波,冀茂,郑玉平,等.电力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展望[J].高电压技术,2022,48(08):3012-3031.DOI:10.13336/j.1003-6520.hve.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