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在小学的实践经验和路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9
/ 2

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在小学的实践经验和路径方法研究

陈云娇

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   云南昆明  65000

摘要:文章以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通过党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经验。文章提出了“五旗五徽五认同”系列学习、“云岭雄关宣讲团”和民族主题活动等创新方法,探讨了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认同感,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建;民族团结;小学;实践

引言: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背景下,小学作为培养爱国爱族青少年的重要阶段,其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聚焦于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的创新实践,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推动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该校的系列创新举措,力求揭示党建引领下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新路径,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实施“五旗、五徽、五认同”系列学习,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在当前民族团结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作为奠定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认同感的关键阶段,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爱国爱族青少年的重要使命。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创新性地开展了“五旗五徽五认同”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将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路径。该活动以视觉符号为载体,融合情感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团结意识,为未来的民族共同体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活动围绕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和队旗五面旗帜,结合国徽、党徽、军徽、团徽和队徽五种徽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组织富有仪式感的入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五面旗帜的庄严与神圣。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邀请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为学生讲述旗帜和徽章背后的故事,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组织学生参与军姿队列练习,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开展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巩固学习成果;举办“五旗传承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歌唱、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些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也有效地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还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民族政策与基础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党旗在我心中”主题队课,邀请党员干部为学生讲解党的历史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这种将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创新了小学德育工作模式,也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有益探索。

总体而言,“五旗五徽五认同”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学习,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这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为小学阶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1]

二、携手云南边检总站,成立“云岭雄关宣讲团”,传承戍边英雄精神

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与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携手成立“红领巾——云岭雄关”宣讲团,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边防事业紧密结合的创新举措。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学生提供了可感可触的榜样力量,对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邀请边防战士进校园分享亲身经历,学生得以近距离感受戍边英雄的奉献精神,深入了解边防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将抽象的爱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人物事迹,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边防工作的艰辛。

宣讲团的成立为边防战士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军民融合,增进了学生对边疆地区的了解和关心。活动中,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带领小宣讲员代表讲述蔡晓东烈士的英雄事迹,生动展现了边防战士“舍小家为大家,长期驻守在云南边疆,守护国门”的崇高精神。这种以真实故事为载体的教育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宣讲团的实践措施以多元化、互动性和持续性为特点,通过系统化的安排确保活动效果。除了定期邀请边防战士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外,学校还计划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边防执勤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边防战士的日常工作。“书信连接边防线”活动鼓励学生与边防战士进行书信交流,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还将利用多媒体设备定期播放边防纪录片和宣传短片,组织边防主题绘画、作文比赛,邀请退役边防战士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为学生提供长期、专业的国防知识指导。

“红领巾——云岭雄关”宣讲团的成立,是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坚持“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履行培根铸魂的教育使命”的具体实践。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传承了戍边英雄精神,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提供了指引。通过让更多小宣讲员走出校门,多角度、多形式地讲好云南移民管理警察的英雄故事,宣讲团将进一步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培养爱国爱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2]

三、开展民族主题运动会、大课间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书林一小福海校区通过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活动学习成果展暨少先队建队日主题大队活动,创新性地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实践模式。这一活动以五面象征性旗帜和五种徽章为核心,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活动中,学校巧妙地将不同年级学生分为不同的旗帜方阵,使每个年级都能深入体验特定旗帜所代表的精神内涵。五年级学生组成党旗方阵,通过歌唱《我向党来唱支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三年级学生组成国旗方阵,齐唱《歌唱祖国》,培养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四年级学生组成军旗方阵,进行军姿队列练习展示,体验军人的坚毅品格。六年级学生组成团旗方阵,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即将加入共青团做好思想准备。二年级学生组成队旗方阵,举行庄严的入队仪式,开启少先队员的光荣旅程。这种分层次、有重点的教育方式,既照顾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实现了全面覆盖,有效提升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活动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其多元化的形式和全方位的参与。鼓号队演奏、队歌合唱、军姿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环节,不仅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体验多元文化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邀请了共青团西山区委、街道办事处、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等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这种校内外力量的整合,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民族团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活动,学校成功将抽象的爱国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感。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内涵,也为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探索更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慧丽,邵春荣.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01):89-91.

[2]潘慧玲,刘琪.党建引领滠口小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J].新课程研究,2024,(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