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市立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了生活质量。呼吸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方案的设计和效果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方案设计;效果评估
引言
在当今社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呼吸康复被认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类型多样,如何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个性化的呼吸康复方案成为关键。准确评估康复方案的效果也是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的重要环节。这促使我们深入研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特征
生理特征: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下降,表现为肺活量减少、用力呼气量降低等。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和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呼气困难,残气量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作期,支气管痉挛也会导致通气不畅。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降低。氧气难以有效地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也受阻,导致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由于呼吸功能的下降,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容易出现气短、喘息等症状。即使是轻度的活动,如短距离行走、爬楼梯等,也可能使患者感到极度疲劳。这是因为身体活动增加了氧气的需求,而患者受损的呼吸系统无法及时提供足够的氧气。心理特征:长期患病、呼吸困难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病情突然恶化,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种心理状态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形成恶性循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长期服药、定期就医,这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和时间上的压力。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方案设计
2.1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至关重要。应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骑自行车。开始时强度要低,例如患者可以从每天散步10-15分钟开始,速度适中。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力量训练,像使用较轻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这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减轻呼吸肌的负担。因为肌肉力量增强后,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会提高。运动康复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性化定制,定期评估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2.2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部分。缩唇呼吸是常用的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这可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腹式呼吸也很重要,患者取舒适体位,放松全身,用鼻吸气时腹部隆起,用口呼气时腹部下陷。它能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提高肺通气量。呼吸训练应每日多次进行,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
2.3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可或缺。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到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同时,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让患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还可以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其对治疗和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方案效果评估
3.1生理指标评估
肺功能指标,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康复方案实施前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若FVC和FEV1数值有所提高,表明呼吸肌肉力量增强,气道通畅性改善。呼吸频率也是重要的生理指标。正常呼吸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康复方案有效时,患者呼吸频率会趋于正常。例如患者原本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较多,康复过程中随着呼吸功能的改善,呼吸频率逐渐稳定在12-20次/分钟左右。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关键指标。康复方案中如果包含了吸氧训练等内容,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来评估效果。若血氧饱和度能够稳定在95%以上,说明康复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氧合能力。
3.2心理指标评估
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方案中心理指标的评估意义重大。焦虑和抑郁水平是常见的评估内容。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测量。在康复方案实施前,许多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呼吸困难等因素,可能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随着康复方案的进行,患者心理状态可能发生改变。自我效能感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如果康复方案中有患者教育、成功事例分享等环节,患者对自己控制疾病的能力会有新的认识,自我效能感会提高。比如患者了解到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病情的积极作用,并且看到其他患者通过康复取得的良好效果后,会更有信心进行康复训练,自我效能感增强。生活质量满意度也是心理指标评估的一部分。康复方案若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其活动能力,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就会上升。
3.3社会功能指标评估
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方案效果评估中,社会功能指标评估不可或缺。社交活动参与度。患病前患者可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患病后由于呼吸问题,社交活动往往受限。康复方案如果有效,患者的社交活动参与度会逐步提高。例如,一位患者之前因为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所以很少参加朋友聚会、社区活动。经过康复训练,如耐力训练等,他的体能得到改善,开始能够参加一些近距离的社交活动,这表明康复方案对其社交功能有积极影响。工作能力恢复情况。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处于工作年龄段的患者,康复方案对其工作能力的影响是重要的评估方面。如果康复方案中包含了职业康复训练内容,针对需要体力劳动的患者进行工作模拟训练等。当患者能够逐渐恢复部分工作能力,如从只能工作较短时间到能够满足正常工作时长,这就体现了康复方案在社会功能恢复方面的有效性。家庭角色功能的恢复。在患病期间,患者可能无法履行正常的家庭角色功能,如不能照顾家人、参与家庭决策等。有效的康复方案会使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功能得到改善。
结束语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但极具意义的工作。通过精心设计康复方案,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措施,改善他们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为社会减轻了医疗负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星月,潘君,黄可.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有成效[N].健康报,2024-08-27(001).
[2]黎军.重庆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N].健康报,2024-07-19(003).
[3]邱巧静,陶洋,沈佳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群及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4,5(03):219-224.
[4]吴爽.基于时限自我调节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24.
[5]孙素芹,常丽.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干预管理中的应用——评《康复医学系列丛书·呼吸康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0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