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2
/ 2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

丁乔

单位: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党校

省市:江苏省盐城市

邮编:224100

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使其形成满足维护国家安全需求的强大能力更需要长期建设,这对一个世界大国而言尤其如此。对我国而言,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推动国家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五大体系建设发展,加快提升其现代化水平。

一、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指导、专门立法为主干、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为补充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面对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新情况、新挑战,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系统改进和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进一步解决制约国家安全的深层次法治问题,形成一套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我国所处战略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各领域立法。加快弥补各领域尤其是网络、生物、太空、生态、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立法空白,堵塞新型安全漏洞;加快制定内容协调、配套完备、务实管用的应对国家安全外部挑战,尤其是反制大国制裁、干涉、“长臂管辖”等斗争需要的法律体系;及时修改与当前安全环境、现实需求、国家安全新理念不相符的现行法律内容,提高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精细化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国家安全法律严格实施。综合运用执法检查、监督问责、综合评估等手段,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工作,防止“政策空转”;要针对国家安全体系庞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健全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规定,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推进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建设;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传播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培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是指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由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战略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系还不够明晰,与新时代国家安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要素齐全、结构清晰、一体融合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要完善国家顶层安全战略、领域安全战略、区域安全战略。党和国家最高层从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全局的角度,牵头制定国家安全战略,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全局指导;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领域,如军事、太空、生态、资源等领域制定相应的领域安全战略;在国内外重点区域制定相应的区域战略,如战区战略、周边战略、极地战略等。要推进战略体系的一体化融合。坚持系统思维,贯彻融合发展理念,从国家层面将各种相互关联的领域、区域战略整合形成有机整体,达到集成增效的效果。既要在必要时制定专门的跨领域、区域安全融合战略,又要统筹经济、政治、国防、社会、重点战略地区等各领域、区域的安全战略,一体筹划、一体实施,促进资源要素的整合,推动各类设施、资产、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共享共用,形成发展与安全兼顾、各区域协调、各领域统筹的战略体系。

三、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宝贵经验。在国家安全领域完善政策体系,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出发因时因地因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国家安全政策,同时发挥政策的灵活性,根据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调整。首先,要加快政策创新,储备政策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聚焦解决现有安全问题,及时制定和出台针对性政策,完善各领域安全政策体系,同时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预想国家安全全局和各领域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持续储备和创新国家安全政策。其次,要健全国家安全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搞好政策设计,加强政策制度衔接,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健全以国家安全战略为导向,各领域、各部门、各区域政策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完善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最后,要处理好国家安全政策与法律、战略的关系。广义的国家安全政策包含国家安全有关的法律以及国家安全战略,实际工作所讲的政策往往是狭义的政策,即作为法律和战略的补充,用来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和措施,具有具体性、灵活性、针对性特点。国家安全政策要在法律框架和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制定,同时要及时把科学合理的政策吸收到法律和国家安全战略中。

四、完善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是科学高效预判安全风险最重要的制度性安排。首先,要推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整合。一方面各部门、各领域要建立系统完备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推动领域间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融合。通过建立统一的感知终端标识体系,逐步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从风险感知、风险分析、预警研判全过程的信息共享,从技术和组织层面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网状、体系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其次,要重视情报体系建设。世界局势波谲云诡,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多来自域外大国、人为因素,情报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加强情报的统一领导,构建国家战略层面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情报体系,整合军事、经济、外交、科技、公安等不同领域的情报信息,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国家安全风险。最后,要依靠广大群众。风险起于毫末,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卫生安全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苗头,往往是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时间感知发现,要健全安全风险监测的“人防”政策制度,畅通群众参与风险监测预警的渠道,汇聚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之伟力。

五、完善国家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国家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精准治理、社会共治的原则,尽快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以及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一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完善统一领导、分级指挥的领导体制,强化部门、区域协同。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架构,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活动,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推进应急标准化建设。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注重从源头防范管控,充分发挥人防、技防优势,强化风险监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