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2
/ 4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的临床研究

陈岩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人民医院,新疆 和静 841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短期临床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间收治的经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8例。A组行HHFNC,B组行NPP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结束时,随着治疗进行,两组PaO2、PaO2/FiO2逐渐提高,PaCO2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A组PaO2、PaCO2、PaO2/FiO2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死亡率、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与NPPV应用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HHFNC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于NPPV。

【关键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气管插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COPD患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约为8.2%,患者通常有常年吸烟史[1]。研究证实,COPD进一步发展导致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内CO2潴留、低氧血症,引起II型呼吸衰竭[2]。若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风险急剧上升。目前,气管插管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主流方案,其能够明显纠正患者的CO2潴留及低氧血症,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有学者指出,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依旧存在呼吸肌肌力弱、肺部感染未有效控制、呼吸道阻塞等不良反应[3]。因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需要继续治疗,通常采用不同方式的氧疗方案。近些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逐渐在临床应用于气管插管拔管后继续治疗中。NPPV具有改善机体氧合、提高机体氧含量、降低机体H+浓度等优势,但安全性较差,易导致患者出现胃胀气等不良反应,限制其应用。HHFNC的患者耐受性较高,同对时吸入气具有加湿效果,并能提供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目前,NPPV应用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较为广泛,却鲜有HHFNC应用于上述情况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应用NPPV和HHFNC,探讨其短期临床及安全性差异,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间收治的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符合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4];②行机械通气治疗;③依据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符合气管插管拔除条件,并行气管插管拔除[5]。排除标准:①合并NPPV或HHFNC禁忌症;②循环系统不稳定;③合并严重心脏疾病;④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⑥合并肺部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8例。A组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在32~78岁间,平均(60.85±12.51)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表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ECHE II)评分在23~33间,平均(27.34.85±2.16)分;9例有高血压史,16例有冠心病时,42例有吸烟史,8例有肺部感染史。B组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在34~79岁间,平均(61.24±12.10)岁;APECHE II评分在24~33间,平均(27.52±2.19)分;10例有高血压史,15例有冠心病时,40例有吸烟史,9例有肺部感染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ECHE II评分、既往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气管插管拔管后继续治疗。A组行HHFNC,仪器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与专用鼻塞导管。仪器设置:流量30~60L/min,氧浓度30~80%,气体温度37℃。B组行NPPV,仪器采用无创正压呼吸机(飞利浦投资有限公司)。仪器设置:采用S/T模式,吸气压10~14cmH2O,呼气压4~6cmH2O,氧浓度30~80%,呼吸频率12~16次/min,吸气/呼气为1:1.5~2.5,压力上升时间0.8~1.0s。

两组均依据患者病情调节仪器参数。治疗开始后,每6h进行一次SBT评估拔管条件,达到脱机条件进行气管插管拔管。A组拔管条件为:PaCO2/FiO2>200mmHg且氧流量<30l>B组拔管条件为:压力支持5cmH2O、氧浓度45%、呼吸频率<25/min。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口腔常规护理,若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或其他并发症,应当积极处理,若出现重新插管指征则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指标。具体为:PaO2PaCO2PaO2/FiO2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具体为:不耐受、误吸、胃肠胀气;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用χ2检验,P<0.05 评价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结束时,随着治疗进行,两组PaO2PaO2/FiO2逐渐提高,PaCO2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APaO2PaCO2PaO2/FiO2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项目

A(n=58)

B(n=58)

t

P

PaO2(mmHg)

治疗前

57.93±3.08

58.10±3.11

0.30

0.77

治疗后2h

69.25±3.29

66.10±3.32

5.13

0.00

治疗后12h

81.52±4.18

76.88±3.93

6.16

0.00

治疗后24h

82.74±4.35

78.62±4.13

5.23

0.00

治疗结束时

83.52±4.59

83.05±4.32

0.57

0.57

PaCO2(mmHg)

治疗前

79.12±8.10

80.10±8.21

0.65

0.52

治疗后2h

68.29±5.36

73.75±8.16

4.26

0.00

治疗后12h

61.54±4.84

67.93±7.66

5.37

0.00

治疗后24h

56.21±4.63

62.74±7.32

5.74

0.00

治疗结束时

55.81±4.93

56.87±7.28

0.92

0.36

PaO2/FiO2(mmHg)

治疗前

156.18±25.81

157.13±26.11

0.20

0.84

治疗后2h

204.82±17.64

193.72±19.26

3.24

0.00

治疗后12h

228.59±18.46

206.21±23.54

5.70

0.00

治疗后24h

261.39±21.55

245.87±22.63

3.78

0.00

治疗结束时

268.44±20.58

266.17±21.81

0.58

0.57

注: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指标呈逐渐改善趋势。

2.2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A组有2例再次插管者,再次插管率为3.45%;无气管切开者,气管切开率为0.00%;有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体为4例不耐受、3例胃肠胀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5例死亡,死亡率为8.62%B组有3例再次插管者,再次插管率为5.17%3例气管切开者,气管切开率为5.17%;有4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体为21例不耐受、14例胃肠胀气、7例误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41%6例死亡,死亡率为10.34%。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χ2=3.08χ2=0.10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8P<0.05)

2.3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

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1.52±4.15)h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1.69±4.26)h。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

3讨论

COPD患者通常由于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合并严重的II型呼吸衰竭,需要住院进行治疗。临床经验提示,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伴有严重的CO2潴留,应当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并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有学者指出,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风险,引起多种并发症[6]。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时,要求医师及时依据患者情况评估脱机、拔管指征,尽早调节辅助通气方案,保证治疗安全性。同时,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后续治疗也一样重要。研究发现,呼吸机撤机后,合理的呼吸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氧合尤为重要[7]

HHFNC是一种新型无创呼吸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HHFCN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提供氧浓度稳定的输入气体;能够减少呼吸道功能性死腔;提高呼吸道表面纤毛定向运动能力,提高呼吸道排痰能力;促进肺泡开放,加强肺换气功能[8]Dysart等人对HHFNCNPPV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比较,发现HHFNC对于氧合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安全性更高[9]Kawaguchi等人对HHFNCNPPV应用于呼吸科ICUCOPD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机械通气拔管患者中,HHFNC对于呼吸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患者耐受程度较高[10]Roca等人将HHFNC和普通湿化氧疗进行比较,发现在治疗COPD患者时,应用HHFNC的患者,其呼吸道功能明显优于应用普通湿化氧疗的患者,并且对应用不同方式治疗的患者痰液进行性状分析,发现应用HHFNC的患者,其痰液更佳稀薄,这有利于痰液的排出[11]。对以上文献进行总结,不难发现HHFNC在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时,对于患者呼吸支持功能及安全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然而,鲜有文献对HHFNC应用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治疗进行报道。

本研究选取COPD合并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应用HHFNCNPPV治疗。发现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结束时,随着治疗进行,两组PaO2PaO2/FiO2逐渐提高,PaCO2逐渐下降,且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2h、治疗后12h、治疗后24hAPaO2PaCO2PaO2/FiO2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显著。上述结果表明:HHFNC应用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短期干预效果明显。分析原因如下:HHFNC能够强化气道湿化效果,减轻患者呼吸肌做功,有利于呼吸运动进行[12]HHFNC在提供稳定氧浓度输入气体的同时,改善呼吸粘膜功能,降低呼吸阻力[13]。本研究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提示:HHFNC的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如下:应用NPPV进行通气治疗时,患者需要佩戴鼻面罩,使得患者无法进食、饮水、咳痰,同时鼻面罩松紧不当可引起患者鼻面部疼痛,降低患者依从性及耐受程度。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死亡率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分析原因如下:两组患者在拔管后接受继续治疗,其呼吸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恢复,仅有各别患者,因为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导致需要再次插管乃至死亡,这在临床是无法避免的。本研究由于纳入病例较少,缺乏多中心联合研究,所得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故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HHFNCNPPV应用于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管后,HHFNC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于NPPV

【参考文献】

[1]樊静,王宁,方利文,等.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 39(5):586-592.

[2]赵鸣武.COPD的发病机制[J].山东医药, 2001,41(003):51-52.

[3]汪勇,刘云龙,李晓兰,.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呼吸衰竭(附58例)[J].临床肺科杂志, 2011,16(10):1528-152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255-264.

[5]陈哲奇,江荣林,徐琼,等.自主呼吸试验安全性筛查宽松标准在ICU撤机中应用效用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5):495-498.

[6]李培,施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

,8(7):772-776.

[7]佘小银,穆菊香.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6(6):96-99.

[8]张飞鹏,田园园,郭秀荣.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现状[J].安徽医学,2016,37(5):6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