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疼痛缓解的实施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2
/ 2

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疼痛缓解的实施效果研究

谢翠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后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从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其诊断性操作、治疗性操作和日常护理操作的NIPS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实施各项治疗性操作、治疗性操作、日常护理操作时给予集束化护理,NIP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以上差距具有研究价值(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临床操作带来的疼痛,对患儿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新生儿;疼痛;效果

引言:

当下,一些有关新生儿疼痛的错误认知依旧存在,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儿缺乏感知疼痛的物质基础,即神经组织缺乏髓鞘。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表明,胚胎即人体疼痛发展的起始时期。在孕早期,胎儿神经细胞突触开始形成,神经末梢逐渐延伸至面部及肢体远端;在孕中期,胎儿神经末梢逐渐延伸至肢体近端,并扩展至皮肤和黏膜处;在孕晚期,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疼痛神经通路彻底完成,大脑皮层能够产生疼痛意识[1]。因此,新生儿具备有完善的疼痛感知能力,本文选择5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集束化护理措施,分析新生儿疼痛缓解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5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集束化护理措施。参考组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9例;出生体质量最低2189g,最高4389g,平均(3587±14.78)g;足月儿18例,早产儿7例。研究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0例;出生体质量最低2437g,最高4386g,平均(3481±12.05)g;足月儿16例,早产儿9例。所有患儿基本情况之间的差距相对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患儿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7分;②患儿不存在昏迷、意识丧失、神经反应消失、惊厥等情况;③患儿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授权委托书,上报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加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降低病房声、光和噪音的刺激,避免对睡眠形成干扰,致使心率增快,并引发外周血管收缩。尤其是早产儿,可运用遮光布营造宫内环境、及时处置各类警报声,播放仿子宫内动脉搏动的背景音,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能。新生儿在饱腹、睡眠状态下对痛觉刺激的反应最为轻微,而在睡眠中被唤醒时,对痛觉刺激的反应最为强烈。故而,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为了契合新生儿的身心需求,所有的治疗与护理操作均应集中施行,尽可能规避在新生儿饥饿时进行疼痛刺激,非急诊不将熟睡中的新生儿唤醒。当患儿需要进行时间长、创伤性大的操作时,可以给予抚触安慰,保证患儿躯体和四肢贴紧床铺,从额头向后,从胸部到腹部,从脖颈到臀部,轻柔抚摸,还可以同时给予安抚奶嘴,增加吸吮动作[2]

1.3观察指标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对患儿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共包含有6个分项目,分别含有0分、1分、2分三个评分标准,仅哭闹分项目中存在2分评分内容,总评分范围为0~7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是SPSS29.0,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P值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诊断性操作疼痛对比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儿实施各项诊断性操作时给予集束化护理,NIP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以上差距具有研究价值(P<0.05)。

表1患儿诊断性操作疼痛对比[x±s]

组别

例数

静脉采血

内窥镜检查

腰椎穿刺

动脉采血

膀胱取尿

参考组

25

6.13±1.21

6.52±1.21

6.12±1.73

5.89±1.28

5.29±1.57

研究组

25

4.28±1.69

4.86±1.64

4.82±1.95

4.11±1.87

3.13±1.85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儿治疗性操作疼痛对比

如表2所示,研究组患儿实施各项治疗性操作时给予集束化护理,NIP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以上差距具有研究价值(P<0.05)。

表2患儿治疗性操作疼痛对比[x±s]

组别

例数

气管插管

留置围观

静脉输液

肌内注射

积液引流

参考组

25

6.28±1.72

5.28±1.02

5.02±1.11

5.26±1.55

5.58±1.85

研究组

25

4.13±1.08

3.88±1.13

3.85±1.25

3.85±1.7

3.52±1.28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儿日常护理操作疼痛对比

如表3所示,研究组患儿实施各项日常护理操作时给予集束化护理,NIP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以上差距具有研究价值(P<0.05)。

表2患儿日常护理操作疼痛对比[x±s]

组别

例数

更换尿布

体温测量

心率测量

皮肤消毒

粘贴护理

参考组

25

3.86±1.20

3.08±1.25

3.11±1.82

2.89±1.26

3.82±1.25

研究组

25

2.38±1.87

1.15±0.22

1.65±0.28

1.09±0.54

1.15±0.08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多种刺激而产生疼痛感,尤其一些侵入性操作,如抽血、插管等等,痛感会更加强烈。疼痛会引起相应的应激反应,诱发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等反馈,一旦出现失代偿或者过度代偿的情况,内环境的动态便会遭到扰乱,产生如酸碱失衡等严重后果。虽然疼痛属于必备的保护性感觉,但反复遭受刺激的新生儿,其大脑发育会受到影响,致使痛觉过敏、感觉麻木、异常感觉的出现。在较为严重的情形下,会引发一系列的行为改变,例如烦躁、多动乃至睡眠障碍,对新生儿未来的发育及自我调节能力形成影响。故而,减轻新生儿在治疗进程中的疼痛感受,不但降低了疼痛对神经系统发育所带来的影响,也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3]

本文研究表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下,研究组患儿各项治疗性操作、治疗性操作、日常护理操作时的IPS疼痛评分均低于参考组,以上差距具有研究价值(P<0.05)。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临床操作对新生儿产生的疼痛,从而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晓玲.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4):2.

[2]余淑仪.集束化护理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5):190-193.

[3]邓小凤.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致痛性操作时的应用效果[J].上海医药,2023,44(1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