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250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3年01月至2024年05月纳入5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设为常规组(辅以常规护理,n=27例)、试验组(辅以早期康复护理,n=27例)。连续干预21d后评估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21d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总分升高,并且试验组比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借鉴意义,能进一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指的是环境、遗传等诸多影响因素作用下,导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以致于血氧无法及时供给,难以支持局部组织所需,进而表现出一侧肢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1]。本病普遍常见,随着时间推移而日渐恶化,甚至全身瘫痪。因此,为进一步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及时用药溶栓、营养神经、促进脑循环的同时有必要早期干预。但既往常规护理全程,多倾向于症状控制,未重视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从而导致多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甚理想[2]。而早期康复护理全程以加速康复为目标,能够结合患者个体化实况,提供靶向精准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3]。故本研究纳入脑梗死患者54例,特此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活动,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01月至2024年05月纳入54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经过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颈动脉超声或者是(和)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脑梗死;首诊;病发后至入院时间<48h。排除标准:完全丧失自主行为能力;骨折或骨关节障碍;心肺功能及肝肾不全;全身严重急慢性感染;视听障碍或聋哑、文盲或痴呆、精神疾病。按随机数表法,设为常规组(n=27例)、试验组(n=27例)。常规组15例男、12例女,年龄44-76(60.66±5.91)岁;受教育时间6-13(9.98±1.06)年;20例左侧偏瘫、7例右侧偏瘫。试验组16例男、11例女,年龄43-77(60.69±5.93)岁;受教育时间5-13(9.95±1.07)年;19例左侧偏瘫、8例右侧偏瘫。两组男女例数、年龄、受教育时间、偏瘫一侧未见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27例辅以常规护理,实时观察病情体征,口头讲解说明病区环境、疾病诱因、常见表现、诊治措施、护理要点与重点等内容;卧床静养48h后,基于患者自愿情况下,护理人员口令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认知训练及运动锻炼。
试验组27例基于常规组之上辅以早期康复护理,①在患者各项体征平稳后,被动辅助患者康复训练,即:抬高床头35°,呈半卧位,软垫置于足踝下,以抬高下肢30°,每小时翻身一次。从肢体远端开始,由远及近的温柔按摩,反复揉搓腓肠肌、肱二头肌20次;然后顺时针旋转足踝关节10圈,再逆时针旋转足踝关节10圈,外展膝关节15次、内旋膝关节15次,单次30min,1日3次。②待患者意识完全苏醒,循序渐进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即:经鼻深吸一口气,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出吸入的气体,期间从下(足踝部开始)到上(直至头肩颈)放松躯干肌肉,每放松5s,再紧缩肌肉5s,重复上述操作25次为1组,每次3组,单次30min,每日3次。后续诱导患者在床旁围坐、蹲起,自主步行于病区长廊中,每次30min,3次/d。7d为一个疗程,连续干预3个疗程(总共21d)。期间需要家属从旁监督,并保证患者安全。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21d后,给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展开评估,包括上肢运动功能(最高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最高分3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好。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课题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记录结果的计量资料(FMA总分)描述样式为(),行t差异检验。检验水准α设为0.05,当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两组干预前未见差异,两组干预21d后FMA总分升高,且试验组比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小组 | n | 上肢运动功能 | 下肢运动功能 | 总分 | |||
干预前 | 干预21d后 | 干预前 | 干预21d后 | 干预前 | 干预21d后 | ||
试验组 | 27 | 35.08±1.66 | 52.56±1.65 | 20.22±1.31 | 29.01±1.12 | 56.05±2.26 | 80.95±3.03 |
常规组 | 27 | 35.09±1.61 | 48.97±1.73 | 20.25±1.38 | 25.42±1.18 | 56.08±2.25 | 74.03±3.35 |
t | - | 0.014 | 7.306 | 0.524 | 4.452 | 0.603 | 8.915 |
P | - | 0.987 | <0.001 | 0.961 | <0.001 | 0.993 | <0.001 |
3讨论
常规护理内容单一,难以完全满足疾病复杂化需求,以致于整体干预效果不甚理想。而早期康复护理中,协助患者活动上下肢,可促进外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协调性以及肌群活跃性,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
[4]。本研究中,两组干预21d后FMA总分升高,并且试验组比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早期康复护理全程,结合患者实况,给予从头到尾的全面康复锻炼,可刺激头颅皮层,增加运动神经兴奋,加快运动功能的好转与改善[5]。
综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借鉴意义,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点的积极作用,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秀梅,林云玲,陈兰琼.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1):149-151.
[2]刘晓清,王秋坤.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2,8(36):184-187.
[3]常艳芳,孟令美.早期康复干预模式在脑梗塞干预中的应用及意义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2):1871-1872.
[4]吕寒.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69+81.
[5]王君丽,王君秀.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影响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