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3
/ 2

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世兴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63713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阶段教育除文化课程教学外应提高对劳动课程的关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中学的劳动教育不够完善,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存在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探讨其针对性解决措施,为中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新时代,构建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践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功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中学生劳动教育,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劳动,全面提升其劳动素养与技能,塑造其正确的劳动观念与价值观。这一过程涵盖三个主要层面: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劳动实践锻炼。劳动思想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深厚的劳动情感,使他们深刻理解劳动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劳动技能教育则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劳动实践锻炼则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培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2中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问题

2.1劳动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

尽管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各个层面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也没有形成合力,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家庭层面,一些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家庭存在过度保护孩子的倾向,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劳动,影响了孩子对劳动的认识。在学校层面,虽然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还比较薄弱。且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够突出。

2.2劳动实践机会不足

在中学生劳动教育中,劳动实践机会不足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学生往往因缺乏实际操作机会,难以真切地体验和理解劳动的本质。这也限制了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阻碍了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机会,学生的劳动意识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无法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3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一方面,要明确各方责任。家庭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应通过家庭教育、家庭劳动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劳动教育资源。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导者,应制订相关的教育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以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企业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各方的协同合作,推动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协同合作的共同体。在这一机制下,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应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共同推动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共同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政府则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劳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劳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2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首先,这一评价体系应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其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3.3做好统筹规划,发挥劳动教育整体性功能

(1)更新观念,重塑新时代劳动价值观。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其次,需要加强对劳动意义的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劳动的实践性、创造性和价值性意义,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最后,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增强对劳动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更新观念,重塑新时代劳动价值观,为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提供理念基石。(2)健全体系,推进劳动教育常态化。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明确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其次,中学生应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明确教育者的责任和学生的权利,加强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管理和引导。最后,要健全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教育体系,活动实践前,要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劳动实践中,要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紧急救援,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开展可发挥其育人作用,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在课程实践中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成,吴鸿哲.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4(01):70-73.

[2]陈然,蒋太善,宋英.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教育,2024(03):36-39.

[3]赵雅丽.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1):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