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马宁镇中心小学苏沙教学点 526454
摘要: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却又不可或缺的工作。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会对班级氛围和教学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化解和引导。本文将从及时发现矛盾、冷静了解情况、公平公正处理、教育引导学生以及后续跟进关注五个方面,对低年级学生矛盾处理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矛盾化解
教育是塑造人格、启迪心灵的神圣事业,教师则是这项事业的奋斗者与践行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低年级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矛盾,很多老师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本文将以一名低年级班主任的视角,分享学生矛盾处理的几点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
一、及时发现矛盾
(一)密切观察学生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注。无论是在课堂上、课间活动还是集体活动中,都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情绪异常、行为失范或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就要及时介入,防患于未然。此外,老师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主动向老师报告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了信任和理解,学生才会毫无保留地向老师倾诉,使矛盾问题得以尽早暴露和解决。
(二)设立班级观察员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老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观察员。观察员由责任心强、观察力敏锐的学生担任,他们要协助老师观察班级动态,及时发现和报告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苗头。在选拔观察员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处事公正、不偏不倚的学生,确保观察员能够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同时,老师要加强对观察员的指导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观察、记录、汇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观察员的设立,可以弥补老师视角的不足,为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提供有力支持。
二、冷静了解情况
(一)分别倾听双方陈述
在了解情况时,老师要给予矛盾双方平等的机会,分别倾听他们的陈述。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老师要尊重这一权利,不能因为个人好恶而有所偏袒。在倾听过程中,老师要保持耐心和冷静,用鼓励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支持,让他们能够放下戒备,畅所欲言。即便学生的陈述有失偏颇之处,老师也不要急于反驳或批评,而是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倾听、去理解。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矛盾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二)询问旁观者
在了解情况时,除了听取矛盾双方的陈述外,询问旁观者的意见也很重要。旁观者是矛盾发生时的现场“见证人”,他们的视角往往更加客观中立,能够还原事情的真实面貌。因此,老师在倾听矛盾双方陈述的同时,还要走访那些目睹了事件发生经过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询问旁观者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避免给他们造成压力或引起恐慌。老师可以创设轻松、友好的谈话氛围,让旁观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提供的信息不是为了“告状”或“揭发”,而是为了帮助老师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以便更好地化解矛盾。
三、公平公正处理
(一)分析矛盾原因
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矛盾,首先需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通过学生陈述和旁观者反馈,老师要客观分析矛盾发生的根源,分清主次、厘清逻辑。矛盾发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如争抢玩具、言语冲突、肢体碰撞等,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因争抢玩具引发的矛盾,主要是学生分享意识不强、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这就需要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分享;而因言语冲突引发的矛盾,则主要是学生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导学生注意语言文明,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老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需要,也是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赋予其选择权的体现。具体而言,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解决的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后,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权衡利弊,修正不足,最终选择一个符合道德、合乎情理的处理办法。比如,针对因不小心碰撞引发的肢体冲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道歉,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针对因误会引起的言语冲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说明情况,消除分歧,重建友谊。
四、教育引导学生
(一)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老师要将学生矛盾处理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利用学生矛盾这一生动案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通过发人深省的讨论、鲜活生动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理解、尊重的可贵,认识到友善、礼貌、谦和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把优良品格外化为自觉行动。比如,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相处之道;开展礼仪培训,掌握交往技巧;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正所谓
“养成好习惯,受用终生”,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的发生。
(二)开展主题班会
除了日常教育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来加强学生矛盾的防范和化解。主题班会是德育的重要平台,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针对学生之间屡屡出现的争执问题,老师可以开展“学会和而不同”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误会问题,老师可以开展“换个角度看世界”的主题班会。除了选好主题外,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要尽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如情景表演、视频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后续跟进关注
(一)观察学生的后续表现
化解学生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在事后持之以恒地进行跟踪和疏导。老师要像“福尔摩斯”一样当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侦探”,密切关注参与冲突的学生及其他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平日里多在学生中间走动,察言观色;课堂内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关注情绪变化;课堂外留心人际互动和交往状况。如果发现矛盾仍有苗头,要快速反应、及时干预,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未然。
(二)鼓励学生友好相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用赞美的语言、鼓励的话语,来促进学生关系的改善。对学生之间体现出来的相互包容、相互欣赏,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之间展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要给予大力赞扬。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良好行为和积极品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更加自觉地培养友爱精神、塑造文明形象。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诸如“好朋友”、“友谊小天使”之类的荣誉称号,对那些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学生予以表彰。对于那些在同学关系上有改善、在矛盾处理中有进步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让其感受到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
六、结语
化解低年级学生人际冲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秉持科学态度,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理性情怀,用爱心化解心结,用耐心点亮心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尹桂花.低年级学生告状现象处理方法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8(11):2.DOI:CNKI:SUN:XIJK.0.2018-33-072.
[2]张福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探讨[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