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灸在疮疡类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8
/ 3

悬灸在疮疡类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谭江宁   盛君    冒柠檬

新疆伊宁县中医医院外科      新疆 伊宁  835100

摘要:目的:探讨悬灸在疮疡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一段时间内常见疮疡类疾病,进行观察。以悬灸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单独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评估,以及创面愈合率进行对比,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部分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以及创面愈合率存在差异。结论:治疗常见疮疡类疾病,在缓解部分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以及创面愈合速率方面。悬灸联合常规换药优于单纯常规换药。

Observ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xibustion Therapy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Ulcers and Sores

Tan Jiangning Sheng Jun Maoningme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Yin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ing, Xinjiang 835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anging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ore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or a period of time for observ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spended moxibustion and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were used as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alone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wound healing rate was analyzed and observed. Results: Pa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wound healing rate.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common sores, relieving pain during partial treatment, and wound healing rate. Suspension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is better than simple conventional dressing change.

关键词:悬灸  疮疡

前言:“疮疡”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疮疡病是中医外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广义的疮疡病范围很广,指会表现在体表的所有外科疾病。狭义的疮疡,包括体表肿疡、疖、疔、痈、疽、流注、瘰疠等[1],现代医学认为它是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中国历代医家对疮疡病有很多论述,《疡科心得集》中指出了疮疡病的病机:“大约疮疡未溃之先,脉宜有馀……已溃而现有馀之脉,火毒盛而元气滞也。”在疮疡脓溃后,多以虚症为主,治疗宜温宜补。灸法有温经散寒,引导气血,扶阳固脱的作用[2],从理论上来说可以用于疮疡脓溃后的治疗。悬灸也称悬起温和灸法,是灸法中艾条灸的一种[3]。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资料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7月的疮疡类(狭义)患者。对照组为这一时期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21例)。治疗组为同期内随机选取的采用悬灸治疗联合常规换药的患者(21例)。

1.2入组条件

入组患者是诊断为脱疽(糖尿病足)、臁疮(下肢淤积性溃疡)或坏疽(压疮)的患者[4]。

1.3方法

治疗组:患者每两天进行悬灸及换药一次,取掉纱布,换药前先进行悬灸。将一只粗大坚实的药艾条点着,尽量使疮疡面垂直于地面,左手持药艾条,药艾条离疮疡面3-4cm,药艾条尽可能垂直于创面平行于地面,以防止创面落火。使患者感觉到创面发痒发热即可,创面温度不可过高。对于感觉异常的人,药艾条的距离要适当的更远一些。在悬灸过程中,药艾条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根据创面的大小灸15~25分钟。悬灸后碘伏消毒创面,有腐肉的用去腐生肌膏外敷,没有腐肉的使用依沙吖啶黄纱布湿润外敷,再外用干纱布垫外敷包扎。

对照组:除不使用悬灸方法外。其余换药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指标

1.4.1换药时的疼痛评估

换药时的疼痛评分采用NRS评估法[5]。疼痛的评分由0~10这11个数值组成,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10天,第20天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4.2治疗过程中愈合率的评估

愈合率的记录:分别记录入院时创面的面积和治疗第21天时的创面面积,然后算出21天的愈合率。第21天时的创面愈合率=(入院时创面的面积-第21天创面的面积)/入院时创面的面积×100%。面积计算方法;将未愈合创面边缘轮廓描记于在透明薄膜上,用相机拍下创面描记图片,在统一格式下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面积(单位cm²)。[6]

1.5 统计学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抽样符合《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第2版[7]。采用WPS office表格中的统计学函数公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一般数据比较采用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样本选择差异。

表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分组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X±S)

男(人)

女(人)

(岁)

治疗组

21

13

8

71.905±13.003

对照组

21

18

3

69.476±12.536

t/

3.079

0.616

P值

0.079

0.541

2.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评估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0天疼痛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0天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结果可以看出悬灸联合常规换药,可以加快疼痛的缓解,降低中期疼痛的程度。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NRS评分比较(X±S)

分组

例数

入院后第2天

入院后第10天

入院后第20天

治疗组

21

4.952±0.865

2.619±0.498

0.810±0.512

对照组

21

4.905±0.889

3.476±0.602

0.667±0.483

t值

0.176

5.031

0.930

P值

0.861

0.0000

0.358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创面愈合率比较见表3。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悬灸联合常规换药比单纯常规换药更容易促进疮疡病创面愈合。

表3    两组患者第21天创面愈合率比较[X±S(%)]

分组

例数

第21天创面愈合率%

治疗组

21

80.910±1.033

对照组

21

62.791±2.724

t值

28.499

P值

0.0000

3.讨论:疮疡病属于中医外科范畴的一类疾病,在中医外科治疗中,古代常采用“消、托、补”三种基本方法来治疗疮疡病。补法常用于疮疡的后期调养阶段,此时正气虚弱,需要恢复机体正气,预防复发。[8]。悬灸是中医灸法中的一种,具有温通散寒、补阳的作用。悬灸作为中医外科治疗的一种补法,特别适用于疮疡病溃脓后的创面愈合过程。

灸法的温热效应可以使创面干燥,可开泄腠理、疏散热邪,从而使郁毒内热向外透发。灸法还可以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局部药物吸收,减少药物对局部创面的刺激,有助于创面的愈合[9]

需要注意的是,悬灸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其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决定。在使用悬灸时,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之,悬灸作为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病的一种补法,在疮疡病溃脓后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使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来决定,并遵循医嘱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高思远,李羲子,张晨星,等. 刘完素阳气怫郁致疮疡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8):924-928. 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2.08.021.

[2]程莘农等,中国针灸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34

[3]谢锡亮,谢锡亮灸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41

[4]王净净,龙俊杰.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2,147,161

[5] 李春蕊,张雯,樊碧发. 数字评分法(NRS)与口述评分法(VRS)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的比较[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9):683-686.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6.09.010.

[6]符黄德,舒清峰,唐乾利,等. MEBT/MEBO对Wagner Ⅱ级糖尿病足溃疡病人28天创面愈合率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研究[C].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114-116.

[7]赖世隆,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49

[8]李丽琼,欧阳晓勇. 刘复兴教授应用"消、托、补"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6):31-33. DOI:10.3969/j.issn.1000-2723.2007.06.010.

[9] 周美启,吴生兵,曹健. 熏器灸法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2):18-19.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08.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