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628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分为2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并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气导听阈值、TH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耳鸣;护理效果
前言:突发性耳聋,指的是没有明确原因,突然之间发生的感音神经听力损失[1]。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同时大部分患者会伴有耳鸣的症状,甚至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2]。该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患者听力无改善需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听力下降,存在沟通障碍影响治疗进展和和治疗效果,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选6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6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符合指南[3]诊断标准,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16/14例,年龄:27~65(45.36±6.17)岁;观察组:男/女:17/13例,年龄:26~67(45.81±6.3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1.2.1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听觉设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患者健康、用药、饮食、运动指导,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1.2.2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给予其综合评估,据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环境护理: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将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调节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全面消毒、更换床单被罩,提高患者居住舒适度;③用药护理:查看患者的用药医嘱,据此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护理,向患者进行用药宣教,记录药效、药量,监测用药不良反应;④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叮嘱患者饮食应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禁酒;⑤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其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控制情绪;⑥支持护理:鼓励患者借助助听器、书写工具等与大家进行沟通,可以组建小型活动邀请同期的患者参加,让其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使用纯音听力计检测患者的气导听阈值,并使用耳鸣程度评估表(THI)评估患者耳鸣情况。
1.4统计学
数据统计以SPSS24.0软件开展,(±s)与(%)分析,t、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气导听阈值,T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
组别 | 例数 | 气导听阈值(dBHL) | THI评分(分) |
对照组 | 30 | 34.26±2.79 | 48.75±6.40 |
观察组 | 30 | 26.44±2.46 | 36.46±5.38 |
t | - | 11.515 | 8.051 |
P | - | <0.001 | <0.001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我国突发性耳聋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多,患者会在72h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采取积极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气导听阈值,T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方式有助于促进患者耳聋、耳鸣症状的改善。考虑原因为: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同时该种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整体健康状况,通过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支持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可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功能恢复,以改善患者耳聋、耳鸣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嘉,杨姗.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4):184-187.
[2]陈鹏,刘臻.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3):24-27.
[3]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