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8
/ 2

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文静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的低氧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关于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与护理相关因素对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实践中预防和处理低氧血症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安全性和效果。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引言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状态。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经常出现低氧血症,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处理此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1全身麻醉的概念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一种通过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医疗手段。具体来说,全身麻醉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麻醉药物进入体内,暂时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这种抑制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且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和调节。重要的是,这种麻醉效果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机体代谢或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和各种反射会逐渐恢复。全身麻醉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操作条件,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2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2.1麻醉因素

在手术中,常会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以及肌松药等。这些药物在术后若代谢未完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特别是肌松药的残留,它会导致肌力恢复时间延长,呼吸肌肌力不足,从而引起通气能力下降,有效通气量减少,机体可能因此出现缺氧症状。当麻醉药物使用过量时,它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症状,进而引发低氧血症。此外,全身麻醉药物过量还可能抑制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进一步加剧低氧血症的风险。

2.2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对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不可忽视,呼吸道堵塞、喉痉挛或反流误吸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导致低氧血症。术后剧烈疼痛会限制胸廓运动,抑制咳嗽排痰,进而影响肺气体交换,也是低氧血症的一个重要诱因。肥胖、高龄或长期吸烟会降低机体的氧储备力或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加术后低氧血症的风险。患者若存在基础心肺疾病,其心肺功能本就受损,术后更易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患者自身的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全身麻醉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因此在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以预防并降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

2.3手术及护理相关因素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术后氧合有不同影响。例如,某些手术可能导致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影响血液循环和氧输送。此外,术中使用的灌洗液若温度过低,会增加机体额外消耗和耗氧量,从而降低血氧饱和度。输液速度过快或过量可能导致循环超负荷,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相反,输液不足则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血液循环和氧输送。术中的通气方式,如单肺通气,可能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氧合。同时,患者的整体机体功能状态,如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也会影响术后氧合和恢复。因此,手术及护理相关因素对术后低氧血症有重要影响,需密切关注和优化这些方面以降低风险。

3临床实践中对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策略

3.1优化麻醉管理

随着高龄产妇和多胎妊娠的增加,护理人员需要应对更高的并发症风险,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和早产[1-2]。感染控制始终是妇产科护理的重点,包括预防医院内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新生儿护理要求高度的专业性和细致性,以确保早产儿和患病新生儿得到适当照顾。心理健康问题在孕产妇中日益突出,如产后抑郁症,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多样化,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和挑战。

3.2患者准备与评估

优化麻醉管理是预防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关键环节。不同的麻醉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和代谢速度,因此,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需求以及药物的副作用。避免过量使用麻醉药物可以减少呼吸中枢抑制的风险,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迅速恢复自主呼吸。同时,确保麻醉药物在术后能及时代谢也十分重要。这要求医生在术前就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合理选择药物并调整剂量。术后,医生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药物排泄。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是预防低氧血症的另一重要措施。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呼吸中枢抑制等问题的苗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医生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吸氧治疗或进行其他必要的干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因此,通过合理选择麻醉药物、确保药物及时代谢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可以显著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3.3手术与护理优化

手术与护理优化在预防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干扰。对于可能影响呼吸肌或胸廓完整性的手术,应特别谨慎,并考虑采用微创技术,以降低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在术中,若需要使用灌洗液,应严格控制其温度和量。灌洗液的温度应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如41-43),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热损伤。同时,灌洗液的量也应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体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减少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在手术过程中,输液的速度和量必须严格控制。过快的输液速度或过量的输液可能导致循环超负荷,而过少则可能引起血容量不足[3-4]。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精确计算和调整输液计划。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最合适的通气方式至关重要。无论是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还是控制通气,都应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同时,应定期评估和调整通气参数,以适应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

3.4术后监测与处理

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等指标。正常血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呼吸频率大约为12-18次/分。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的征兆。一旦患者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低氧血症的症状,医护人员需立即采取措施。这可能包括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或者进行其他必要的医疗干预[5]。对于存在高龄、肥胖、有基础心肺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延长监测时间并提供加强护理,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优化手术和麻醉管理以及加强术后监测与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识别和预防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秋瑞,王明明,邹圣强,等.全身麻醉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09):1733-1740.

[2]张慧慧.氧储备时间在全麻患者术中肺损伤早期筛查的价值[D].皖南医学院,2023.000040.

[3]李波.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对全身麻醉诱导窒息氧合期胃扩张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长江大学,2022000888.

[4]陈赟,赵晶,张军,等.麻醉苏醒室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22,37(13):26-29.

[5]谭成维.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D].遵义医科大学,2020.0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