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筛查与干预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结合临床数据和高危因素评估,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筛查与干预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本文还讨论了研究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高危患者;筛查;干预
一、引言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然而,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RI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筛查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透析时间≥3个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透析通路。排除标准包括: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2 数据收集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导管使用情况(导管类型、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病原菌种类等)。
2.3 高危因素评估
根据已有研究和临床经验,确定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置管时间过长、导管类型不当、置管部位感染、患者免疫力低下、合并糖尿病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和确认高危因素。
2.4 筛查与干预方案
基于高危因素评估结果,制定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筛查与干预方案。筛查方案包括:定期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定期进行导管培养,监测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干预方案包括:加强导管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误用;对于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更换导管等措施。
三、研究结果
3.1 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置管时间过长(OR=2.34, 95%CI: 1.25-4.38, P=0.008)、导管类型不当(OR=1.87, 95%CI: 1.02-3.44, P=0.042)、患者免疫力低下(OR=1.65, 95%CI: 1.01-2.69, P=0.045)是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3.2 筛查与干预效果
将筛查与干预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我们对实施前后的导管感染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施筛查与干预方案后,导管感染率从实施前的15.6%(32/205)降低到实施后的7.2%(1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同时,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数据表格
表1 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高危因素 | OR值 | 95%CI | P值 |
置管时间过长 | 2.34 | 1.25-4.38 | 0.008 |
导管类型不当 | 1.87 | 1.02-3.44 | 0.042 |
患者免疫力低下 | 1.65 | 1.01-2.69 | 0.045 |
表2 筛查与干预前后导管感染率比较
时间段 | 导管感染人数 | 总人数 | 导管感染率 |
实施前 | 32 | 205 | 15.6% |
实施后 | 16 | 222 | 7.2% |
五、讨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深入探讨了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筛查与干预策略。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
首先,我们确定了置管时间过长、导管类型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是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这一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因素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重要地位。置管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导管表面微生物的聚集和生物膜的形成,为感染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管类型不当则可能因材质、结构等因素增加感染的风险。而患者免疫力低下则使得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易于发生感染。
基于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筛查与干预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该方案包括定期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以及定期进行导管培养等。干预措施则包括加强导管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更换导管等。实践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导致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群体,并采用了严格的筛选标准,但样本量的限制仍然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其次,高危因素的筛选和确认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个体差异、透析中心的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高危因素的识别不够准确,从而影响筛查与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六、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局限性,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研究方向:
扩大样本量与多中心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开展多中心、多地区的合作研究。这将有助于减少地域、医院管理水平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深入探究高危因素:本研究初步确定了置管时间过长、导管类型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等高危因素。然而,这些因素的内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手段,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为制定更为精准的筛查与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筛查与干预策略:本研究制定的筛查与干预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为敏感、特异的筛查指标和方法,以及更为有效、安全的干预措施。同时,还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筛查与干预过程中,提高筛查效率和干预效果。
关注患者个体差异: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的感染风险和干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筛查与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加强跨学科合作: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感染病学、肾脏病学、护理学等。未来研究应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
七、结论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筛查与干预策略。结果显示,置管时间过长、导管类型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是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基于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筛查与干预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该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究高危因素、优化筛查与干预策略、关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推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
本研究结果可为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高危患者筛查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为推动血液透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参考文献
1.张晓英, 李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1): 50-54.
2.王丽华, 赵敏.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9): 78-80.
3.李娟, 刘红.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出口处定植菌的检测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5): 761-764.
4.陈静, 黄芳.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 19(2):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