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应当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要对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充分尊重。观察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基于幼儿兴趣,直接感知,而深度学习则更加侧重于学习者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现阶段观察中存在幼儿被动式的观察、单刀切的观察方法及浅层式的观察学习,导致幼儿观察停滞在面没有深入到点的现象,从而达不到幼儿的深度学习。本文将从精密观察的方法、支架策略等方面展开,谈谈精密观察如何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精密观察 ;大班幼儿;深度学习
【正文】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要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持续的,在持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与经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自身个体从而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但在实际观察活动中,幼儿往往受成人的外界干预导致观察的方法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
一、“审”“视”“夺”“度”:大班幼儿观察中的问题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自主开展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期间通过观察发现并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观察也是幼儿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会游离,致使学习浅层,没有深入。
1.“哎,又要去观察”——被动观察,兴趣全无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能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学习,但是,活动内容仍然存在自上而下的预设、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幼儿的个人差异、兴趣需求、学习特征,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比较多,从而导致学习浅层、流于表面的现状。
2.“老师,我观察过了”——方法单一,流于形式
重结果轻过程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较为普遍,在观察中老师往往是比较重视观察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互动,这也导致了孩子们任务式、单一式的观察,走过场的观察较为普遍。
3.“老师,我观察好了”——缺乏支架,学习浅层
教师在日常观察活动中往往忽视幼儿的过程性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关联度和延续性,活动内容点到为止,不成体系,着急式的给予导致孩子的观察比较浅层。
二、“循”“规”“道”“据”:精密观察助深度学习的意义
精密观察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同伴合作等获取经验的需要,有效提高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
1.观察为基,把握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用数字、画画、图表等不同的符号形式进行简要的记录。且大班幼儿是好奇好问喜欢探究的,而精密观察它是基于儿童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中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不断交流自己的想法。
2.探寻方法,观察全面
精密观察需要用到更多的观察方法,如从整体到局部、有比较观察、从工具的运用,感官的加入,实验的探究等,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提高,精密观察正是契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经验生长与能力发展所需要的。
3.问题驱动,学习深入
精密观察更多的是聚焦于一种事物开展的、持续性的观察,每个持续性观察的是以问题为驱动的,基于问题驱动下,幼儿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楚今天具体要观察什么?让幼儿们能够更加清楚明确下一次观察的目的。
三、“查”、“颜”、“观”、“设”:精密观察运用的策略
儿童通过观察和探索这种亲身阅历的方式获得经验,并继而将这些经验逐渐上升为知识,他们对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最为深刻。可见,观察对于儿童的知识学习极为重要。
(一)细“查”
虞永平教授曾说:“高质量的活动就是能够不断让幼儿主动活动、面对挑战、充实经验的课程。而高质量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应对儿童的经验、问题、需求等进行先调查,有了调查才能让观察真正的助推孩子的深度学习。
在观察活动开展前,我们要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研判幼
儿发展的可能,如何了解孩子的经验,其次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有效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孩子的观察才是有意义的,观察才能更深入。
2.多方位解读,找准观察方向
面对幼儿产生的浓厚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思考更多:1.孩子的兴趣示是否追随,是否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2.如果继续观察,是否能助推幼儿深度学习?3.通过对内容的价值评价,作出计划。
(二)注“颜”
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与核心问题,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核心问题去关注孩子的观察兴趣是否持续、愉悦,表情是否专注、投入。
(三)“微”观
陈鹤琴不仅对“精密观察”提出要求,而且还一再强调“精密的辅导”和“精密的试验”为此,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小麦系列活动在全面观察、比较观察、系统观察、五感观察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1.全面观察——概括全体
在观察中,教师引导幼儿对某一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
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到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特点,既要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要考虑到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对该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比较观察——精密分析
陈鹤琴认为有许多事实必须经过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教学内
容、方法、儿童特点等方面要学会比较观察,更要引导儿童学会对所接触的事物比较观察、尤其是相似的事物,探究各种特质,以求得更为客观的认识、科学的经验和知识。
3.系统观察——明确目标
陈鹤琴认为观察作为教学的方法来运用时,是具有一种明确的目标的,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则需要在过程中具有严谨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做系统的观察。
4.五感观察——互相补充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不仅用视觉感官进行观察,还用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等感官去参与观察,使各种感官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已达到观察更精密、更全面的要求。
(四)巧“设”
在精密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支架支持从而引发孩子的深度学习,运用多种通道获取经验,逐渐形成愿意探究的积极情感。致使让儿童实现有意义的发展。
1.问题驱动
问题的驱动正是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桥梁,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必须注意将观察与语言讲解特别是提问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运用一些启发性问题推动幼儿的观察,以推动幼儿的观察来提高观察效果。
2.绘本支架
语言表达是幼儿观察中的重要步骤,幼儿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通过自己
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需要认真地观察,更需要思考和逻辑,语言的组织,更是同伴间经验分享,思辨的过程。
4.实验探究
《指南》中提出大班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观察、思考、探究、实验和记录交互使用能够让幼儿事先思考中质疑,在实验和观察中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