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30
/ 2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吴桐    李海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5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均进行X线、MRI、CT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检出正确率高于X线与CT(P<0.05)。结论:MRI可以发现X线与CT检查中的阴性病例,便于早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状况,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目标。

关键词:分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影像学;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ging and early imaging diagnostic value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48 patients (52 hip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ere examined by X-ray, MRI and CT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and CT (P < 0.05). Conclusion: MRI can detect the negative cases in X-ray and CT examination,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staging;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Early imaging; diagnosis

在骨科中,股骨头缺血坏死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因长期使用激素、酗酒、外伤等因素造成的股骨头局部因供血不足而产生的骨髓细胞成分坏死的现象【1】。发病初期患者多无典型症状,待患者感受异常症状时基本上进入到了中晚期,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的治愈率,必须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笔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表现与不同影像学诊断分析,旨在提高此病的治愈率开辟新路径。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48例(5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为观察对象,2023年8月-2024年8月为观察时间,髋关节有压迫或放射性的疼痛为主症状,部分伴轻微的跛行,关节在内旋、屈伸等动作中受限。总结患者资料: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1~64(38.49±4.26)岁;病程4~63(25.37±3.15)个月;病理学检出不同分期髋关节异样,包括Ⅰ期27个,Ⅱ期16个,Ⅲ期9个。

1.2方法

X线摄片:仪器选用飞利浦VS-THDR机,设置电流20mA,线滤器距离1m,电压68~72KV,病人平躺,双足尖朝内旋18°左右,以充分显示双侧股骨颈与股骨头为宜。

MRI检查:采用西门子0.35T磁共振扫描仪,调整为SE序列对患者的双髋关节的冠状位与横轴位进行T1、T2加权成像,参数设置:TE 20/105ms,层厚5mm,TR 500/4000ms,间隔3mm。

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行股骨头横断面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调整为2mm,利用骨窗与软组织窗予以观察。

1.3观察指标

三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以国际骨循环协会标准执行,0期:活检异样,其他检查项目正常;Ⅰ期:X线检查正常,但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如轻微髋痛,在负重下会出现剧烈疼痛;Ⅱ期:X线提示局部有硬化、骨密度异常,但囊性皮质无显著透亮区;Ⅲ期:出现新月征,软骨下可见骨折,股骨头的下方可见透亮区;Ⅳ期:股骨头形状发生变化,软骨下出现明显塌陷,活动受限;Ⅴ期:髋关节变窄。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X线检出结果与影像学表现

X线检出Ⅰ期(影像学表现:髋关节面弧形消失)、Ⅱ期(影像学表现:髋关节关节面不平整,股骨头密度不匀称)分别有6个、3个。

2.2 MRI检出结果与影像学表现

MRI检出Ⅰ期(影像学表现:长T1W1信号,股骨头前上缘长T2,存在小斑片影)、Ⅱ期(影像学表现:斑片状长T2,长T1信号高低混杂)、Ⅲ期(影像学表现:关节面出现塌陷,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出现碎裂)分别有26个、16个、9个。

2.3 CT检出结果与影像学表现

CT检出Ⅰ期(影像学表现:骨质疏松,骨密度模糊,股骨头骨小梁增粗)、Ⅱ期(影像学表现:骨质疏松,骨质斑片状硬化,股骨头星征结构消失)、Ⅲ期(影像学表现:骨质出现轻度的碎裂,股骨头关节面下囊变且有轻度塌陷,“新月征”呈阳性)分别有15个、13个、7个。

2.4 不同检查方式检出结果比较

MRI检出正确率高于X线与CT,三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检出结果比较[n(%)]

组别

髋数

Ⅰ期

Ⅱ期

Ⅲ期

合计

X线

52

6

3

0

9(17.31)#

CT

52

15

13

7

35(67.31)*

MRI

52

26

16

9

51(98.08)*#

注:与X线相比,*P<0.05;与CT相比,#P<0.05

3.讨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因各种原因导致骨活性的成分丧失,造成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死亡,进一步造成股骨头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出现了异常【2-3】。因本病症可诱发骨性关节炎,因而发病后患者常出现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残疾,因而对该病早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当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X线、CT、MRI,其中X线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研究发现,采用X线股骨头缺血坏死时,只有股骨头的大体结构发生变化时才能诊出【4】。CT较X线虽有高密度的分辨率,能够在检查中清楚看到骨小梁星芒的结构,病灶的范围、形状、位置等基本信息,可弥补X线无法显示的早期坏死病灶,但CT无法显现出肉芽组织是否浸润、骨髓是否坏死等现象。对于MRI而言,因其具有分辨率高、扫描方位全面等优势,可提升对软组织的分辨性能,帮助患者清晰看到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利于医生更能准确地判断出骨髓组织是否于早期发生异常【5】。本研究中,MRI检出正确率高于X线与CT(P<0.05)。由此可见,MRI可以发现X线与CT检查中的阴性病例,便于早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状况,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威.股骨头无菌坏死的X线和CT表现[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1694-1695.

[2]刘明山.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235-236.

[3]张莺.股骨头无菌坏死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02:208-209.

[4]蒋建广.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影像表现观察[J].吉林医学,2014,(32):7233-7233.

[5]胡燕媚.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的CT诊断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2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