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绿城小学 河南省濮阳市457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课微写”以完成单元大习作为目标,将习作训练点分化成一个个小的训练点,经过多次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将针对“随课微写”,探索大单元统整下“随课微写”的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随堂微写;策略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可成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始终要牢记语文课程本质,寻“道”而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方能事半功倍。 孩子们在课内外习得了语言经验,只有落实到笔端,才能形成形成语用能力。而“随课微写”则是以完成单元大习作为目标,将习作训练点分化成一个个小的训练点,经过多次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随课微写”是有目标指向性的,是序列化的,是真正能够做到“读与写”紧密结合的形式。其在理论和实操上具有明显的课程化的特点。
一、“随课微写”在实践时首先要做到单元教学。
“随堂微写”在大单元理念下教学实践时应当注重内容教学,建立单元内各语篇间的有机关联,是设计和组织单元内容的重要环节。在对单元内容有效的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教师要生成该单元主题下的大观念。统观整个单元,形成层次分明的单元结构体系。教师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去夯实教学基础,使学生在对写作内容上尽量避免空而泛的文字。教师在对写作内容的每个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之后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而且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要去合理的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从基础开始,一步步的去感受老师教学目的,从而达到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目标。教师整合单元内容,将分散、碎片的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引导学生品味表现事物特点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的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重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在把内容写清楚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重在引导学生能叙述清楚事物与相关事件,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求大段地写感受或发表议论。
统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单元习作与课文紧密相连,可以基于习作统整“随课微写”。第1课《白鹭》小练习:白鹭,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神态,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而高洁、朴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那么仿照白鹭,我们写一写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动物。可以选择外形,也可以选择一种状态下的情况。 第2课《落花生》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第3课《桂花雨》小练笔: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那么仿照桂花雨,我们写一写一种事物,想一想它给予你什么样的感情。
二、“随课微写”在实践时首先要做到技巧教学。
首先,在对单元进行微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层层递进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间迁移、转化,建立关联。并且建构基于该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和语言学习的重点,比如语言特点、文体结构、修辞手法,让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例如《白鹭》外形的描写。对于动物外形描写,要写按顺序写突出的特点。学生不足之处,一是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学生习惯于抓住动物很多部位都进行描写,而且内容千篇一律,比如眼睛,都是圆溜溜的,像葡萄一样。二是顺序混乱。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白鹭》作者从整体到部分,抓住白鹭的蓑毛、长喙和脚写出白鹭的外形精巧、和谐、匀称之美。所以,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问题,针对性教学,为学生的写奠定基础。
其次,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围绕一个明确而且独特的主题来进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迁移创新令人眼前一亮的主题,来体现学生的情感张力。教师在对这方面的训练进行选题时,应当围绕社会热点事件,是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落花生》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讨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教学时可群文阅读,充分理解。比如,群文阅读时,先精读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有意识使用迁移策略阅读。我们可以精读《落花生》,教师再选择《一颗核桃树》、《苦瓜》二篇文章。课上,先以材料《落花生》为例,扶着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再进行方法归纳:一先要读文章,找到借什么物,喻什么人。二讨论人与物的共同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这个物喻这个人。三、体现共通点的句子。紧接着,教师再呈现文章《一颗核桃树》、《苦瓜》。学生对借物喻人的文章特点、表达方式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创设实践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当堂练习,从阅读体验到实践迁移,强化语言文字运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2019(2)
[2]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18)
课题名称:运用“随课微写”提升小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研究
课题编号:SFQJY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