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210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一些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针对事故的具体处理办法。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工程地质
一、前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的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容易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因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察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察。
事故实例:某市修建的一座库房楼,该库房为两层楼房,平面呈一字型,东西向长47.28m,南北向宽10.68m,高7.50m。库房正中为楼梯间,东西各两大间,每间长10.90m、宽10.30m。中部有两个独立柱基。内外墙均为条形基础。此楼在使用一年后。库房西侧二楼墙上既发现有裂缝。此后裂缝数量增多,裂缝宽度展扩。据详细调查统计,大裂缝已有33条,有的裂缝长度超过1.80m,宽度达10~30mm,且地面多处开裂。6年之后,再度调查,发现裂缝长达3.20m,裂缝宽为8~10mm,且内外贯通。说明6年多来库房的沉降一直都在发展。
事故原因分析:原勘察失误是事故的主因,原勘察报告虽有多个钻孔资料但仅有库房对角线的43#、47#孔,分别深5.20m、5.40m,其余6个孔只有2m多,远不及基础受压层深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有3个孔已穿过有机土和泥碳层,但却未做记录,在报告中未说明,只是简单地建议地基承载力为fak=100kPa。这是该库房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根源;设计人员对这份粗糙的勘察报告,并未提出补做勘察的要求。此外按规范规定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L/H宜小于或等于2.5;本例虽为二层砌体结构,但长高比L/H=47.28/7.5=6.3,远大于2.5,导致房屋的整体刚度过小,对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的调整能力太弱。设计人员又未采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的有力结构措施,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重要原因。
应吸取的教训:第一,地勘报告过于粗糙,且不够完整;第二,持力层选择以及地基处理不当,未能使基础坐落在土质均匀的持力层上,导致不均匀沉降;第三,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偏弱。以上三点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勘单位在勘察前期确定孔点深度时。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察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二)因地基中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影响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在地基土中存在有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或淤泥软土,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事故实例:某厂铸钢车间厂房长度66.75m,宽度39m,为三跨等高排架,柱基为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2m。基础夯实干密度ρd≥16g/cm3,夯实影响深度0.5~1.0m。厂房主体结构完工。安装吊车前发现结构开裂事故:房屋东侧地面开裂,裂缝长达15m,裂缝最大宽50~60mm,南墙东侧开裂,裂缝最大宽20mm,钢筋混凝土圈梁亦被拉裂,裂缝多达20余条。厂房东南角向外偏移20mm。厂房东南6个基础下沉。下沉速度平均每月约3~4mm。
事故原因分析:第一,未按设计要求探墓深度6~7m。实际探墓深度只有2m,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探,在东南角10个柱基范围内,就探出木棺11个,位于基础下或旁边。木棺顶距基础底面约1.5~2.0m,木棺有的为空穴,有的充填淤泥。第二,厂房未经详细勘察,据初勘阶段临近厂房探坑资料,按地基土的承载力150kPa盲目设计,实际地基土非天然沉积土,而是填土,地基土的承载力仅为80~100kPa。
一点经验: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遇到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设法弄清情况,除进行必要的施工勘测、挖掘之外,应当提前了解当地地质条件,规范规程等,虚心当地人和工人请教,进行细微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三、结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最关键的是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明确事故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原因,并且在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察、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程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第二,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得较多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有关人员应针对地基情况,“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勘察、总体布置,选取基础类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有关人员不仅要研究已出现的工程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同时也应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在地震区中,对已发生的消耗性地基基础事故,不应忽视而应及时修好,否则在地震作用下可能转变为灾难性的工程事故。
【参考文献】
[1]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科学出版社,2002.
[2]罗福干.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