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13300
【摘要】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人的一生中“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设计并编制中职生社会、生活和职业价值取向卡牌,形成前测,对学生进行个案指导和总体分析,有利于掌握学生整体的价值观现状,对个别不良现象进行引导、干预和纠偏,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 价值取向 测评 分析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时,曾对北京大学的广大师生发表了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意义重大,关系着国家民族、社会未来的发展[1]。当代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学习与生活中奋发有为,勇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价值观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决定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杨宜音,1998),价值取向反映了个体的某种偏好,如愿望态度、兴趣和需要等(李伯黍等,2010),可视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2]。价值取向作为价值主体的一个变化动态过程,反映的是实现过程性价值目标的价值观念变化的发展指向。现今学术界普遍认为,价值取向属于价值意识范畴,也属于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换言之,价值取向是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并主导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从功能角度而言,指引和调节行为、唤起态度、评价事物三个方面构成了它的功能主体。[3]
当前,多种潮流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人的一生中“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他们将直接面临就业,他们的价值取向将决定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2023年4月到2024年10月,《中职生价值取向测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借鉴了众多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从中筛选,并且得到国家级专利获得者吉林农学院原心理处长赵梓潼教授的帮助,从大学生自我认知测评卡中摘取《职业价值取向》测评部分,围绕社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三个层面,以了解并重视、了解不重视和不了解三个维度,设计并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不生价值取向测评卡牌,该卡牌属心理学非正式评估范畴,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就读专业、对不良现象进行干预、纠偏和学生就业实习分岗提供前测依据。
其中社会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选取了参与公共事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平等、自由、公正、法治、诚信、奉献、责任、友善、归属感、信仰、理想中华民族大团结共18项;生活价值观选取了尊重他人、获得尊重、荣誉、互惠互利、无利不起早、没有免费的午餐、好人有好报、有得有失、感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付出就有回报、享受清闲、躺平、健康、安全感、爱别人、被人爱、关心、孝老爱亲、幸福、勤劳共21项;职业价值观选取了精确性工作、帮助他人、有益社会、有意义、竞争、变化、安稳、成就感、传统、新兴职业、创新、刺激、符合兴趣爱好、单位知名度、个人发展、工作保障、工作地点、专业地位、和别人一起工作、独立地工作、良好的晋升机会、机会均等、冒险轻松的工作环境、高压的工作环境、时间自由、发挥专长、权力、人身安全、赏识认可、社会地位、威望、实用性、解决难题、工作关系、团队合作、薪金优厚、服务意识、规范化操作、工作效率、工作目标、主动提升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工匠精神、爱岗敬业、职业精神共46项,对上千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测评。
测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一对一摆卡片的方式,形成个案指导;该方式选取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动漫游戏制作与设计专业的128名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测评结果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沟通,通过其家庭状况、求学经历和在校表现方面得出比较一致的结果,准确率为88.93%。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采用第二种测评方式,通过问卷星面向全校,分专业、分年级进行统计分析。
测评时间段采用三段式:入学时测评,结合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为选择就读专业存在困惑的学生提供参考依据;高二时测评,发现负性价值取向,深入个案调查,为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引导、干预和纠偏提供依据;实习前测评,根据学生重视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的为用人单位分岗提供依据。
通过测评分析,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大致呈现出包容性、多样性、功利性、自主性、多元性、可塑性等特点。从总体上看,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除了少数同学对参与公共事物不了解外,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了解并重视,表明同学们对中国政治管理的高度认同。但是还有少数同学学对信仰、理想、法治了解但是不重视,说明这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清,必须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堂和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强化,以保证基层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学生的生活价值取向方面表现为尊重他人、孝老爱亲、喜欢新事物,乐于学习、勇于进取、善于交往、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意见。在职业价值取向方面,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就业与竞争意识增强,并呈现求真务实的态势。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比如集体观念缺乏,家庭关系冷漠,社会公德意识不强。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劳动观念,依赖性较强,盲目攀比炫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个别同学同时重视薪金优厚、享受清闲和时间自由,但是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个人素质还有很大差距,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加强正确教育引导,防止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等后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军 王延建.学校教育视阈下的青少年价值取向研究.探索篇·课题荟萃.2020
[2]李丹丹 朱宁宁等.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心理科学.2023
[3]敖祖辉 任建华.新时代愿景下人的价值取向选择与重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报.2022